200名基金经理离职创历史纪录

200名基金经理离职创历史纪录

疯狂的不止是股市,还有基金经理。据同花顺统计,截至昨日,今年已有200名基金经理离职,突破历史新高。而基金经理离职也使得“一管多”情况井喷,八成基金公司出现此情况。为了避免人才继续流失,基金公司也是各出奇招。

离职人数创新高

12月19日,交银施罗德旗下定期支付双息平衡混合基金解聘基金经理项延锋,上投摩根旗下有4只基金发生基金经理变更,国海富兰克林弹性市值股票基金也解聘基金经理张晓东。同一天,有6名基金经理告别了自己曾经奋斗过的舞台。

由于股市造好,今年离职的基金经理格外多。据同花顺统计,今年以来截至本周二,共有200名基金经理离职,这一数据远远高于2012年(111人)和2013年(138人)的离职人数,平均每月将近有17名基金经理离职。其中,任职5年以上的基金经理共有35位离职,其中大部分已处在投资总监或研究总监之职。

基金经理离职造成了“一管多”的情况出现井喷。据统计,目前基金经理人均管理1.81只基金,71家占比八成的基金公司受此困扰。从概率上来讲,“一管多”的业绩多数不佳。

好买基金首席分析师曾令华对信息时报记者表示,基金经理的离职原因一般来说不外乎三个:业绩、平台和投资理念。从离职的走向来看,私募是首选。

曾令华指出,之所以80%的基金经理离职后会选择私募,一方面是因为公募行业会存在各种各样的排名,选择做私募更多觉得发展空间更广阔;另一方面,在私募行业内能够充分发挥基金经理的个性化投资,产品可以引入多种机制。

各出奇招留人才

为了防止人才流失,以及培育新的人才,公募基金也是绞尽脑汁。近日,上投摩根基金副总经理侯明甫在接受信息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上投摩根将拿出逾亿元自有资金,推行种子基金计划,这在公募业内尚属首家。

所谓“种子基金”计划,主旨是作为公司内部的人才孵化机制和新业务培育机制。具体实施流程是,有意愿的投研人员可按自己的投资策略建立投资模型,然后申请进行种子基金模拟电脑操作,试运行足够长时间段后,公司对期间的运行进行绩效考评,一旦被认可就可申请设立种子基金,公司将拿出部分自有资金,在合法合规的框架下,设立种子基金产品,投研人员也可根据自身意愿投入个人自有资金。种子基金将公开透明运作,经过一段时间的运作,一旦受到市场认可,也会考虑转为公募基金产品。这其实是公司内部的一个人才孵化机制,可以让研究员更快地变为基金经理。

此外,基金公司也建立了长期有效的股权激励约束机制。如中欧、天弘、前海开源等一批基金公司在业内率先实施了股权激励,目前看这些措施确实减少了基金经理的流动性。据了解,采取股权激励及基金经理绩效激励的前海开源,已将多名从其他基金公司跳槽的基金经理收入门下,目前公司投研团队人数已达30人,其中基金经理人数近2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