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量险资将入市有多少钱?会去哪里?
自上周五银保监会释放“保险公司权益配置比例再松绑”的重磅信息之后,保险资金被寄予了驰援A股的众望。
市场关注的是,多少家保险公司的权益投资比例上限得以提升?保险公司究竟能给A股带来多少增量资金?哪些板块和优质个股能入他们的法眼?
逾70家险企权益投资比例提升
7月17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优化保险公司权益类资产配置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核心是对保险公司权益投资实施差异化分类监管,扶优限劣,即:保险公司里的“好孩子”“坏孩子”未来权益投资的境遇会有天差地别。
《通知》根据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资产负债管理能力及风险状况等指标,明确了八档权益类资产监管比例。
其中,“好孩子”的自主运作空间将变大,配置权益类资产的弹性和灵活性不断增强,最高可占到上季末总资产的45%;相比之下,“坏孩子”未来的权益投资境遇就差远了,最低的甚至小于10%。在此之前,所有保险公司权益投资比例的上限统一为30%。
那么,国内近200家人身险公司、财险公司和再保险公司中,究竟有多少家公司的权益投资比例上限得以提升?
根据181家人身险公司、财险公司和再保险公司2020年一季度偿付能力报告和2019年年度财务报告,申万宏源初步估算得出以下结论:权益投资比例上限可以提升的有73家,维持的有42家,下降的有66家,其中1家不得新增权益类资产投资。
鉴于目前国内近22万亿元的保险资产中,过半都集中在大型保险公司手中,因此,上市保险公司的权益投资比例上限能提升多少,是市场人士最为关注的问题。
综合多家主流投行的初步估算数据,以截至2020年一季度末的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来看,上市保险公司或其子公司中:权益投资比例上限提升至40%的有人保财险;提升至35%的有中国人寿、太保寿险、新华保险、人保寿险、平安财险、太保财险。
也就是说,手握巨额资产的大型保险公司的权益投资比例上限,普遍在新规后得以提升。
他们眼中的优质公司有这些特征
究竟哪些板块和优质个股能入保险公司的法眼?他们看好的优质公司有哪些特质?
不难发现,《通知》中已明确给出了配置的导向:
一是,保险公司投资上市权益类资产,应当加强投资研究,根据风险收益特征,重点配置流动性较强、业绩较好、分红稳定的品种。
二是,投资上市权益类资产的,保险公司应当遵守各项监管规定,加强对权益法计价股票的管理,切实履行股东和机构投资者义务。
三是,保险公司投资单一上市公司股票的股份总数,不得超过该上市公司总股本的10%,银保监会另有规定或经银保监会批准的除外。
再综合考虑一些重要的财务指标,比如国内保险公司将陆续采用新会计准则IFRS9编制报表,以及“偿二代”对保险公司不同投资资产风险基础因子的划分等,就不难发现,高分红、低估值、经营稳定并适合长期投资的大盘蓝筹股将更受保险公司青睐,是险资在低利率环境中获取超额收益的重要选择品种。
截至2020年一季度末,保险资金进入A股上市公司前十大股东名单
多家保险公司权益负责人告诉上证报记者,银行、地产等高股息率股,以及医疗、健康、养老服务等与保险业主业相关的行业,是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保险公司集中配置的板块,尤其是前期已深度研究或已配置过的个股。
统计显示,截至2020年一季度末,已被保险公司买入、但占流通股比例并不高的上市公司,大致有以下这些公司: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光大银行、华远地产、中国医药、正海磁材、一品红、新洋丰、雪榕生物、通润装备、千金药业、金城医药、华东医药、东宝生物等。
能给A股带来多少增量资金
对于新规执行后究竟保险公司能给A股带来多少增量资金,市场人士其实是存在分歧的。
有观点认为,保险公司权益配置比例再松绑之后,保险资金权益投资大有空间,千亿甚至万亿级的保险资金正在路上;也有观点认为,新规的象征意义可能大于实质意义,不能对保险资金抱有太多期待。
多位保险公司权益投资负责人对记者表示,上述两个观点都有失偏颇。他们认为,从长远来看,大部分保险公司将会以财务投资和长期投资为目的,逐步配置一些优质上市公司股权,并倾向于权益法核算;短期来看,还要视市况而定,预计盲目迅速加仓的可能性不大。
其实,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加仓,随着这些年保险行业资产规模的不断扩大,保险公司权益配置政策的持续松绑,保险资金实际参与资本市场的规模和力度是持续增加的,且这个增长趋势不会改变。
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一季度末,保险公司权益类资产余额为4.38万亿元,占保险资金运用余额的22.57%。其中,长期股权投资1.95万亿元,占比10.05%;股票1.54万亿元,占比7.95%;股票型及混合型基金0.54万亿元,占比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