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化GDP包容性增长或入十二五规划

淡化GDP 包容性增长或入“十二五”规划

淡化GDP 包容性增长或入“十二五”规划 更新时间:2010-10-11 6:41:17   在A股连续上涨的利好氛围下,十七届五中全会将于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据悉,会议的一个重要议程是对 “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进行讨论。

与 “十一五”规划相比,“十二五”规划将透露哪些关键的经济信号?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十二五规划将提出 “包容性增长”,这也是对未来5年、10年乃至更长时期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次定调。

其他专家则对 “十二五”期间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区域投资、产业投资等热门话题进行了预测。

增长或淡化GDP增速目标

左小蕾认为,以往过度追求GDP增速的那种做法,肯定会出现改变,特别是对于地方政府的业绩考核体系,将淡化GDP指标。

政策区域、产业将双驱动

据透露,“十二五”时期的投资政策主要涵盖两大领域,一方面是区域投资,另一方面是产业投资。

投资农业投资或“井喷”

发改委国家信息中心副研究员张茉楠认为,“十二五”时期国家会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的投资扶持政策。

或将淡化GDP增速目标

“十二五”规划在结构调整方面将有什么样的政策信号?未来5年或者明年中国的货币和财政政策将会有哪些转变?产业发展思路和产业政策会有哪些新的信号传递?据记者了解,临近下周的初审,“十二五”规划草案引发业界密集讨论。

此前,国家发改委公布的《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公告》已描绘了“十二五”构局谋篇的范畴。9月28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也听取了与此相关的报告。

据透露,“十二五”规划将提出“包容性增长”这一概念。

左小蕾认为,这次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包容性增长”,是对未来5年、10年乃至更长时期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次定调。

“包容性增长,也被翻译为共享式增长,包括三方面的含义。”左小蕾解释说,一是产业方面,指各行各业实现和谐、包容性地发展,避免引发矛盾;二是民生方面,也就是所有公民公平地、共同分享中国经济增长的成果;三是全球化,表明中国经济与全球经济和谐发展,实现互通有无地增长。

针对即将讨论的“十二五”规划草案,多家海外机构也发表了观点。

花旗集团9月底发布报告称,中国“十二五”规划很可能将经济增速目标由“十一五”的7.5%调低至7%。

10月8日,高盛亚洲宏观经济研究团队对中国“十二五”规划作出前瞻分析指出,中国将在2011年3月把GDP增长目标下调至7%。“下调GDP不应被视为市场的负面因素。”高盛亚洲宏观经济学家乔虹指出。

不过,参与了发改委“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课题的一位人士表示,“十二五”期间,我国GDP年均增速确定为8%~9%左右较合适。

对于花旗集团、高盛亚洲的上述观点,左小蕾称:“‘十二五’规划可能不会直接提及下调GDP增速,但一个事实是,以往过度追求GDP增速的那种做法,肯定会出现改变,特别是对于地方政府的业绩考核体系,将淡化GDP指标。”

宽松基调有望延续

发改委国家信息中心副研究员张茉楠表示,财政货币政策在“十二五”期间或是“双宽松”。

张茉楠预计,2011年到2012年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会保持 “双宽松”,起码基调不会改变。即便改动,也只是动态微调和优化结构层面;明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即使中央财政有所收紧,地方财政包括地方投资也将不会出现较大收紧,因为新的项目都处于启动状态,包括国家“十二五”重点项目都要启动。

区域和产业将双驱动

据透露,“十二五”时期的投资政策主要涵盖两大领域,一方面是区域投资,另一方面是产业投资。从宏观布局上说,区域轮动与产业轮动是未来5年的重大战略调整政策,很多投资政策将在“十二五“规划纲要实施后陆续跟进。

对于具体的投资政策,张茉楠说,“十二五”规划的主题思路,就是在区域规划和产业规划中启动新一轮的经济增长周期,实际上也是新一轮的投资周期,预计投资规模将大于“十一五”时期。

对于总体的投资规模,张茉楠说,既要看增量也要看存量,“十二五”时期的投资在增量上增幅不一定大,由于整个“十一五”期间的投资是依靠资源消耗型和低成本扩张型带动的,这导致“十二五”时期必须转而依靠内生的增长来启动投资,所以,无论是从增量还是存量都要优于“十一五”时期。

在张茉楠看来,从2009年到2010年陆续出台的“十大产业振兴规划”、“新兴产业政策”和 “新能源政策”等一系列政策,实际上都是为“十二五”时期的投资方向架桥铺路。今后,关键是如何进一步打开更有利于项目投资的空间,形成市场机制下的自我循环,下一步是从政策依赖型向自我繁衍型、自我成长型发展。

她表示,科学发展观本质是科学的、全面的、创新的、协调的和可持续的发展。中国的最大隐患就是区域发展不平衡。“原先我们是以时间换取空间的,实际表明,我们在空间上存有很大的差距,所以,应拟补空间上的差距。”

在张茉楠看来,在区域化与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如何规避产能过剩和同质化是重要的问题,最好启用政策调整,形成错位化竞争,形成梯度产业链,实现优势互补。

十大城市群迎投资潮

张茉楠说,2010年国家重新划定城市发展总体思路,在原先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三大城市圈的基础上,重新对长三角、珠三角、山东半岛、辽中南、中原、海峡西岸、川渝和中部崛起等做了规划,实际上已经形成了十大城市群。

“原来是区域化发展,现在的重点是城市群发展。”张茉楠说,城市群一方面可以推动城市化的发展,另一方面也能与原来的区域化发展战略融为一体,单纯的区域化发展太空泛,必须依托一个主题,而这个主题就是城市,以城市带动区域和农村的发展,能达到以点带面的效应,同时工业化与农业产业化会大大跟进,既带动一线城市的发展,也带动了二三线城市的发展。“这些大城市群能够容纳中国1/3的人口,囊括了传统产业、新兴产业、高科技、能源和绿色经济等主要资源,也会创造1/2以上的GDP,这种调整政策叫做‘全面推进,无缝对接’。”

地方融资权或将放宽

昨日,中国投资协会会长张汉亚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预测,“十二五”时期的投资,从行业看,基础设施方面的建设基本饱和,未来投资规模将会下降;钢铁、水泥、炼油等产业的投资也将是降低趋势;新兴产业、自主创新、消费行业、文化产业、服务行业和新型技术等领域将扩大投资。

从时间周期看,“十二五”的前3年将出现投资高潮,末期则恢复平稳状态。从区域从面看,东部地区基本实现工业化,中西部地区尽管落后,但近两年的投资增幅非常旺盛,所以,中西部地区将出现大发展。总体预计,与“十一五”时期相比,“十二五”时期的投资是平稳增长、更加优化的状态。

张汉亚表示,从投资增速上看,“十二五”期间投资增速会保持在20%左右。他认为,“十二五”时期国家要严格控制“两高一资”项目,包括过剩产能项目,比如,全国的公路设施建设已经达到相当规模,今后的公路投资将会回落。

张汉亚称,“十二五”时期国家对投资判断的主要依据是经济形势,按照目前的经济发展走势,经济会逐步步入平稳增长时期,那么政府投资就会适度减弱。

对于民间投资,张汉亚认为,在“十二五”时期,政府将通过出台一些政策直接或间接鼓励民间投资,地方政府的投资则主要依靠地区自身力量。另一方面,中央也准备给予地方政府一些融资权利,日前,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部委正在考虑允许放宽地方政府发债的权限,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号。

农业投资有望成倍增长

对于“十二五”时期投资政策不应忽视的一个领域就是农业,张茉楠特别提醒,只有建立起工业化的农业产业体系才能真正实现城市化,她预计“十二五”时期国家会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的投资扶持政策。

她举例说,美国和欧盟国家的城乡差距为什么很小,主要原因是欧美都是实施规模化大农业。所以,中国未来的投资政策应该向规模化大农业方向发展,通过调整这种格局以带动新一轮的投资,其投资规模预计是成倍增长。

张茉楠进而指出,现在韩国发生的“泡菜危机”,实际上就说明了传统农业必须依靠工业化带动。提高农业自身的工业化和产业化装备率,打造农业的产业链和工业链,这是未来发展的大方向。中国的农业问题,已不仅是粮食问题,也是国家安全问题和经济命脉问题,东北的粮食如大豆和玉米已经被外资侵占。农业是工业的血液,粮食问题对工业布局已经形成了一个很大的瓶颈。在18亿亩耕地“红线”不破的政策前提下,中国农业应该“走出去”,到非洲投资。

张茉楠说,投资农业既解决了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也是为了中国的粮食布局,中国在打造农业产业发展的过程当中,既要给自己留有空间,又要整合全球资源来确保自己产业链的安全。

她透露,目前,国家信息中心目前正在研究《粮食工业化的整体战略思考》,粮食不仅涉及到民生,也涉及到如何突破工业化瓶颈和城市化、农业化两条腿走路的问题以及在全球经济危机情况下延长产业链的问题,国家应该出台一整套的发展思路和政策。

金融财经

曲溪

知更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