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产品创新应有所作为

理财产品创新应有所作为

理财产品创新应有所作为 更新时间:2010-12-25 7:51:48   2010年即将过去。对银行理财市场而言,如果说这一年是动荡起伏的一年,应当说丝毫不为过。

出于风险的考虑,2009年末监管层规范银信合作。受此调控政策的影响,今年开年头一个月,在理财市场上地位举足轻重的信贷类理财产品便遭遇了严厉的打击,产品发行跌入了近两年来的最低谷。然而,年初的市场对调控显然抱有一定的幻想,认为这只是短期受阻、长期仍然看好。于是,对政策的某种“漠视”以及迫于信贷不断收紧的压力,年内信贷类理财产品再次“卷土重来”,在数量与规模上又创出新高。显然,监管层对这种缺乏监管的“蓬勃”发展不会等闲视之,终于在年中严厉叫停“银信”合作类产品。由此,银信合作产品发行迅速萎缩,市场份额占比从50%左右直线跌至5%左右,一蹶不振。在信贷类产品发行量持续下降后,银行理财市场“改换门庭”,债券类和货币类产品发行骤增,迅速成为银行理财市场上的主导产品并直至今日。

作为理财市场的支柱产品,银信合作产品的轰然“倒塌”,让市场清楚地看到了“调控的力量”。令人略感欣慰的是,尽管市场动荡起伏,充满了迷茫与无措,但是并没有影响银行理财市场规模的增长。据社科院金融所理财产品中心统计,截至今年前三季度,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共发售产品6778款,已远远超过2009年全年5986款的发售数量,增幅为13.2%。而临近年末,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力度更是明显加大,让人感受到市场发展的动力仍在。

但是,我们又不能不看到,从银信合作产品“唱主角”到票据类和利率类产品主导,今年银行理财市场的产品格局已经发生了变化,但这种“替代”或者说是变化,对银行理财业务明年发展的影响是否向好实际上并不确定:首先,与银信合作产品信贷类理财产品相比,票据类和利率类产品在收益上不占优势,势必削弱银行理财产品的竞争力。而且,利率类产品的发展好坏取决于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否则运作空间有限,很难有所作为;其次,这个市场依然还是一个单一产品独大的市场。银信合作的事实证明,银行产品线的单一不利于银行自身以及整个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

面对即将到来的新的一年,银行理财市场的发展将往何处去,成为岁末年初市场各方普遍关注的热点。目前,在业内比较有共识的看法,就是要加大产品创新力度,进一步丰富产品结构和服务层次,更好地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那么,明年宏观经济与政策环境是否能够对银行的理财业务创新形成支撑?应当说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

从不利的方面看,一是2010年,CPI不断高企,令2011年面对巨大的通胀压力,经济环境和宏观调控政策也由此存在较多未知和不确定因素,市场走向难以预测,未来各类相关市场的波动性可能仍然会很大;二是信贷持续从紧,对理财资金的限制加码。12月22日,银监会就规范银行业金融机构信贷资产转让再次发出通知,并重申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严格遵守信贷资产转让和银信理财合作业务的各项规定,不得使用理财资金直接购买信贷资产;三是截至目前监管层对银行理财业务的规范基本采取的是“堵”的政策,在鼓励创新以及创新方向上,已经很久没有发出新的声音了。鉴于上述多种因素的影响,给银行业务创新带来一定困难,在方向不清的情况下,估计明年理财业务仍然会继续以稳健为主,不会有更大的作为。

但从有利的方面看,为了保持明年理财业务的持续增长,银行年内积极拓宽理财业务的合作对象,加强了与其他机构理财业务的创新合作,已经出现了两个亮点:一是银行与券商合作的热情高涨,券商集合理财成为多家银行现在主推的产品,反映出在面向大众理财方面,银行期望在银信合作产品“沉寂”后,以券商集合理财产品替代,以满足客户需求;二是与信托公司联手,加快了进军高端市场的步伐。年内,银行普遍在私人银行的发展上加大了拓展力度,阳光私募成为银行代销的热点产品。年末,就明年理财业务发展战略,多家银行也纷纷表示,要积极寻找适合高端客户的项目,产品研发不但涵盖阳光私募产品、私募股权等高风险高收益产品,而且将积极涉足专业收藏品和奢侈品等另类投资型市场,为最高端客户构建金字塔尖的产品和服务。

由此看来,虽然以稳健为主,但理财产品创新并非完全没有施展空间。相信银行通过加强与各方的合作,在丰富理财产品上仍然会有所作为。而推进理财产品的多元化、多样化,正是当前银行理财市场发展必须要为之努力的。

金融

丁香财经

理财百科

数字货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