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利空集中释放医药股火中取栗

政策利空集中释放医药股火中取栗?

政策利空集中释放医药股火中取栗? 更新时间:2010-7-19 0:09:21   面对政策上的不确定性,谨慎的私募基金开始回避,但也有私募敢于“火中取栗”,选择那些被市场错杀的品种投资。 今年上半年医药板块最高跑赢市场30个百分点,成为市场瞩目的明星。但“天价芦笋片”事件引发了6月份政策对药品定价新一轮管制,让原本是避风港的医药股也不免“雨打风吹去”。   面对政策上的不确定性,谨慎的私募基金开始回避,但也有私募敢于“火中取栗”,选择那些被市场错杀的品种投资。   政策步步紧逼  6月中旬有媒体披露,国家发改委下发了《药品价格管理办法》,旨在降低药品价格。此举成为医药板块深幅调整的导火索,半个月内跌幅达到19.48%。   7月上旬,为配合《办法》实施,发改委又公布了《出厂价格调查企业及调查药品名单》,共涉及约 600家生产企业的1554种药品。不仅仅是药品出厂价,在医药流通环节,监管之手也开始触及。6月30日卫生部公布了《卫生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工作的通知》,卫生部将建立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不良记录制度,企业一旦被列入不良记录,医疗机构2年内不得购入其药品、医用设备和医用耗材,另一个与反商业贿赂配套的措施就是国家税务系统将在今年年底之前对医药流通企业展开大规模稽查。本周,卫生部等部门又联合下发文件,要求全程监管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以促使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实现统一管理、控制采购价格等。   监管政策步步紧逼,犹如悬在医药股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让投资者忐忑不安。   《办法》执行遇困  上述政策中,争议最多的还是《办法》。《办法》将药品价格调控指向了药品的生产环节和流通环节,对生产过程中的期间费用率和销售利润率以及流通差价率设定最高核算标准,其中化学药品、生物制品、中成药天然药及民族药的销售利润率最高分别不超过18%、20%和23%。国金证券分析师黄挺指出,该指标如果严格执行,将对医药制造企业产生较大负面影响,以化学药企为例,优秀的高端药企恒瑞医药、信立泰、恩华药业的净利润率均远超《办法》的规定。   不过,不论是券商分析师还是业内人士都认为《办法》最后难以执行,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发改委难以精确核算单个药品的成本,从而无法确定的企业的销售利润率。湘财证券分析师叶侃告诉本刊记者:“药品流通环节相对生产环节好监管,所以《办法》可能更多是配合反商业贿赂行为而对流通环节起到震慑作用,对生产药品的上市公司影响不会太大。”叶侃的观点代表了很多分析师的看法,黄挺认为,此次药品降价的重点在于调整药品产业的利益链条,重点打击中间环节的不合理利润。申银万国分析师罗鶄在报告中指出——“降价对企业会有什么影响?也许和历次一样,发改委最终出台的降价结果可能还高于药品市场销售价,对企业没有实质性打击。”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副会长牛正乾则直言该《办法》“比计划经济还计划,执行起来很难,或者不可能,”发改委最后可能会“高高举起,轻轻放下。”   私募观点针锋相对  对于被政策步步紧逼的医药股,部分私募表现谨慎,采取回避战术。   此前非常看好医药股的北京源乐晟资产投资总监曾晓洁告诉《红周刊》:“现在比较谨慎,半年甚至一年内不会对医药股再感兴趣。”他认为:“不管企业会不会实质性受影响,但对整个医药股的估值会产生很大影响,至少会增加行业的不确定性。”即便《办法》如券商分析师所言,对药品生产企业影响不大,但是“如果终端价格下降后,药品出厂价能不降?”曾晓洁反问道,“而且国家发改委此次对药品出厂价的调查已经基本覆盖了上市公司的所有产品,所以影响是肯定有的。”曾晓洁预计如果药品降价,影响比较小的会是OTC药品和麻药生产商如云南白药、东阿阿胶、同仁堂以及人福医药等。   上海汇利资产总经理何震则对不确定性中的医药股产生了兴趣,在他看来,医药股经过此轮下跌后,有些医药股在估值上已经具备了优势,“不同品种要区别对待,此次降价的影响不会是‘一刀切’,有些药品的市场销售价甚至比政府招标价还要低,需要细选那些被市场错杀的品种。”

发掘电器隐藏功能,实践绿色节能生活

如何规划个人理财目标

节能省电生活妙招:从日常习惯做起的绿色生活

家常菜制作中如何提升刀工与火候掌握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