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退出时机须重新考虑

政策退出时机须重新考虑

政策退出时机须重新考虑 更新时间:2010-6-1 1:20:07   希腊主权债务危机会否诱发新一轮的全球性危机?中国国内通胀能否顺利实现“软着陆”?诸如此类的种种难题使中国经济面临新的抉择。有专家认为,目前中国应重新考虑退出经济刺激计划的时机以及加息和升值的必要性。

通胀担忧转为增长担忧

近期的宏观经济数据似乎表明通胀预期有升温势头。比如,一季度的GDP涨了11.9%,4月份的房价涨了12.8%。

但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在2010中国金融高峰论坛上表示,上述指标基本是已经发生的滞后指标,即便未来几个月通胀上升,也在预料之中,没有新的信息成分。他预计5月份的CPI会达到3.2%,而6月、7月甚至将达到4%以上。但这很大一部分是去年6月、7月的物价较低所造成的,低基数会推升今年的通货膨胀率。但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方面,目前油价、铜价、国际农产品价格都没有出现大幅上涨。

哈继铭表示,欧美两个经济体都可能出现通缩。美国4月份的CPI已经进入了通缩,欧洲接下来要进一步紧缩财政,其内需也将因此而急剧萎缩,所以欧洲也可能不会通胀,甚至出现通缩。那么中国会不会单独出现通胀呢?自从加入WTO之后,中国物价水平变化与国际物价水平变化的相关度日益增强,因此在西方国家出现通缩的背景下,至少短期内中国很难出现高通胀。在这种背景下,需要重新考虑加息是否还有必要,升值是否推迟。

此外,投资增速下降也让中国经济承压颇大。有机构测算,4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长25%左右,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速在20%左右;而去年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速是30%左右,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速达到40%左右。由此推知,这段时期以来,中国的实际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降近一半。

对此,兴业银行经济学家鲁政委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市场的预期已经从“通胀担忧”转为“增长担忧”,投资增速的回调会被市场解读为对此前“房地产的严厉调控拉低投资进而令经济下行风险加大”预期的印证,加上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导致大宗商品价格回调,使得市场虽然短期继续看升CPI,但对全年通胀预期的强度将明显减弱,并预期年内CPI即将在6月至7月份达到高点,而对未来经济减速的担忧可能逐步加剧。

政策密集出台或将告一段落

目前,欧美经济体特别是欧洲出现的主权债务危机使得中国的外需存在一定不确定性。在此情况下,国内再出台严厉紧缩政策打压内需的可能性也在下降。中国经济是否会出现二次探底?中国该如何应对?

孔子国际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胡益三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由希腊主权债务危机引发的全球二次金融危机很可能会在2012年前后发生,只是在各国努力救助下,其程度深浅会出现不同。欧美内需和流动性一旦收紧,中国经济增速可能放缓,继而产生一系列其他经济问题。

胡益三同时表示,针对这突如其来的形势变化,政府和企业都需未雨绸缪,做好抗危机的预防措施。尽管对中国的冲击不可避免,但是相信宏观政策当局已经有了应对各种变化的策略,中国经济不会出现大的问题。

鲁政委也认为,今年年内中国可能不会有二次探底的风险。考虑到今年消费不会弱于去年,欧债危机短期内还没有给中国出口造成较大负面影响,因此全年出口情况也不会比去年差。而且中央政府财政支出与去年相当,加之中央财政资金发放和地方债尚未大规模启动,投资潜力依然较为强劲。

但他表示,未来中国经济形势的变化还需要进一步观察。考虑到宏观政策紧缩暂缓的大氛围和银行间市场流动性趋紧的现状,6月份货币政策可能保持观望。未来一段时间,宏观经济政策的密集出台同样也将会告一段落,有关当局可能会对已经出台的各种政策和正在发生的国际经济形势变化做出整体详尽的评估。

理财规划的艺术:目标设定与资产配置策略

热点事件如何引发股市波动?

离婚后财产是平均分割吗

各类理财产品风险与收益的具体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