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风”难整内幕交易
“整风”难整内幕交易 更新时间:2010-10-23 7:08:58 近期沪深交易所针对内幕交易又采取了一系列举措,上交所组织了大规模的董秘培训,深交所则向上市公司提出了具体要求,比如提高员工法律意识,管理层要率先垂范,等等。
两个交易所决心很大,声称要从源头上防范内幕交易,但拿出的办法却是似曾相识,所谓换汤不换药,并无新意,一是强化技术学习,二是强调道德教育,指向空泛,执行乏力。
打击内幕交易是监管层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但内幕交易之风在中国股市似乎愈演愈烈,且有新的趋势,近期天山纺织、时代科技、佛山照明等数家上市公司被曝出公司重大信息提前泄露等涉嫌内幕交易行为,与此同时公司股价在二级市场疯狂炒作,最蹊跷的是,在股价炒作之前,大量的机构提前买入公司股票,坐享抬轿。针对种种质疑,上市公司无一例外搬出外交辞令,声称无该披露而未披露信息,机构更是避而不谈、讳莫如深,公众仍是一头雾水。
机构以调研名义,提前获知上市公司重大信息,与上市公司大股东进行利益输送,一直是内幕交易监管的难点,警惕和防范中国股市进入大股东与机构联合坐庄的时代,仅靠一次次整风式的运动,靠道德感化,无异于隔靴搔痒。
就在今年5月,证监会工作人员李莉被曝涉嫌内幕交易之后,证监会发动了声势浩大的所谓自查活动,还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由证监会纪委书记亲自挂帅。整个自查活动搞了四个阶段,耗时耗力,成本巨大,结果是只闻雷声,不见雨点,既没有查出违法行为,更没有查出害群之马,一场整风式的自查运动不了了之。
这不能不让人怀疑,所谓的自查运动完全就是走过场,一是完成领导指示,二是消解舆论压力。政治运动式的监管并不可靠,而行政命令般的监管路径更不管用。
从沪深交易所近期的举措来看,除了要求上市公司道德自律外,更多的是普及技术操作知识,比如,要求健全上市公司信息管理流程、机制,压缩信息接触链条,明确岗位信息保密和传递的职责,对股价敏感事项更应严格按照流程办事等等。
细化技术操作,并非无益处,但上市公司的董秘等员工并非孩童,需要手把手地教。所谓防范问题靠指导,一出问题就教育,沪深交易所都没有逃出“家长”般的监管窠臼之中。
更何况,从所谓自查来看,监管层尚难善其身,又如何要求上市公司和机构有更高的道德水准。沪深交易所要求上市公司防范信息泄密,但信息披露链条中的其他环节如何把控?交易所这一环节,也并非是道德零风险。
实际上,当前内幕交易的监管,亟须加强的并非教育部分,而是惩治。已有基金经理因“老鼠仓”获刑,监管层如能痛下决心,彻查当前几起典型的内幕交易,将监管重心逐渐从行政转移至司法,依据法律准绳,极大提高内幕交易的成本,才能起到真正的震慑作用,从治标达到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