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民族地区卫生发展十年行动计划出台

《四川省民族地区卫生发展十年行动计划》出台

《四川省民族地区卫生发展十年行动计划》出台 更新时间:2011-4-11 12:31:14   近日,四川省就发展民族地区卫生事业制定的第一个十年计划《四川省民族地区卫生发展十年行动计划》出台。除国家和省安排的专项资金外,省政府将再累计投入20亿元。  既有民族地区特点,又与医改结合  近年来,四川省为推进民族地区卫生事业发展,资金上大量投入,政策上实行倾斜,座座医疗机构拔地而起,新农合覆盖更大范围,广大农牧民看病更方便。但由于民族地区基础薄弱和地理环境等特殊性,卫生发展与群众健康水平仍相对滞后于内地和全国同类地区。缩小差距,让各民族群众享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成为省委、省政府最为关切的问题之一。  到2020年,全省民族地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和居民健康状况达到或接近全国民族地区平均水平,人均期望寿命提高1.8岁、免疫接种达到90%以上,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8%以上……“十年行动计划”对四川民族地区的卫生事业和群众健康指标提出了具体目标、要求和实现路径。  文件起草者之一、省卫生厅规财处副处长郭卫政告诉记者,“十年行动计划”是经过深入调研并总结成功经验后出台的,与以前类似的规划比,范围更大、涉及面更广、内容更全面、保障更有力。既着力解决制约民族地区卫生发展的“短板”,又涵盖其它;既有民族地区的特点,又与医改相结合;既有前瞻性,又有可操作性。  三大重点补发展“短板”  加快人才培养、强化公共卫生、加大体系建设是“十年行动计划”的三大亮点和重点。本土人才少、引进人才难,人才匮乏制约着民族地区卫生发展。为此,“十年行动计划”明确,要从定向学历教育、强化人才培养、定向人才引进、强化对口帮扶、人才激励稳定等5方面推进人才培养和稳定,为民族地区打造一支高素质队伍。  针对民族地区公共卫生,“十年行动计划”要求提高免疫接种率、坚持关口前移、普及健康教育、提高孕产妇入院分娩率等。对大骨节病、包虫病等困扰民族地区的疾病,明确了预防控制指标。  民族地区地广人稀,平均一个乡村卫生人员的服务面积接近百平方公里,导致医疗成本高、服务能力低。“十年行动计划”给出解决路径:健全州、县、乡、村四级医疗网络,建立区域性医疗服务中心。各县配备巡回医疗车,定期到辖区内的乡、村、牧民定居点和寺庙送医、送药。州级综合医院要达到三甲标准,重点县医院要达到二甲标准,解决当地群众的就诊需求。  作者:石小宏 周前进来源四川日报)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Bitget交易平台注册

Bitget交易app

bitget

Bitget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