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购四周年CIFA2倍盈利中联重科实现战略共赢

并购四周年CIFA2倍盈利 中联重科实现“战略共赢”

并购四周年CIFA2倍盈利 中联重科实现“战略共赢” MBAChina   12月11日,第十一届“中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论坛”在北京召开。会上,多名专家均表示,装备制造业的国际化将是中国“逐步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的突破口。

“无论是从人民币升值的角度,还是中国企业近几年现金流积累以及国际化收购能力角度来谈,目前都是中国企业推进海外并购的好时机。”参加本次论坛的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投资银行部副总经理姚纲如是表示。

“但是积极推进并不意味着盲动。对于中国工程机械制造业而言,如何推进国际化、前期需要哪些准备、采用何种模式,这些都是需要在行动前仔细思考的。”行业协会的一位专家表示:“在过去20年间,全球大型的企业并购案达成预期效果的比例低于50%,而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失败率更是高达67%。而中联重科作为重工行业第一家试水国际化的企业,四年前一举并购世界第三大混凝土机械制造商CIFA,四年过去了,从目前取得的成绩来看,中联并购CIFA无疑是非常成功的,也打造了跨国并购的案例经典。或许可以给中国企业推进国际化进程带来一定的启示。”

摆脱“失败魔咒” 中联重科打造跨国并购经典

日前,中联重科董事长詹纯新在全球CEO大会发言中表示“2008年金融危机前,中联收购CIFA公司,并成功进行了整合、形成了协同,今年上半年CIFA利润是金融危机前2007年全年利润的2倍。”一句话为CIFA收购的四年成果做了高度总结,同时CIFA业绩飙升也让业界看到了跨国并购的成功曙光。

据悉,2008年中联重科携手弘毅投资、高盛公司和曼达林基金成功收购世界排名第三的混凝土机械制造商CIFA100%股权,成为当时中国工程机械企业最大的一桩海外并购。经过四年的事实证明,这也是一次业内最成功的并购。有从事国际并购的资深专家表示,“中国企业并购成功的标志并不是是否完成了融资购买这个行为,而在于购买后的管理及文化融合结果,以及是否能形成产品成果及市场,进而实现利益相关方的多赢。而这恰恰是需要时间来验证的。”而正是这一条验证标准,有将近七成的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路上“倒”下了。

“除了对行业产业链分析不充分、市场发展趋势误判、自我评估过高等之外,对被并购公司所在国的法律、劳务、税收等信息了解不充分,都成了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和投资失败的主要因素。”如上专业人士分析道。

中联重科董事长詹纯新也表示,相当多的企业,可以凭借一次聪明的决策,抓住一个偶然的机会,做成一笔合算的国际买卖。这当然可以算是“走出去”了,但真正的国际化不仅仅是要“走出去”,更重要的是要“走进去”。足够多的事实表明,企业走出去易,走进去难。

摆脱七成国内企业跨国并购的“失败魔咒”,成功“走出去”的中联重科经过四年磨合,成功的走了进去。如今的中联重科实现了业绩高速增长,并一跃成为世界工程机械企业排名第六的国际化企业。

实现双赢:CIFA、中联重科业绩大幅飙升

据资料显示,2008年中联重科并购CIFA前,中联重科营收为135.49亿元,利润为17.85亿元;经过并购CIFA以及后期对CIFA融合与发展,中联实现了业绩大幅增长。据2012年公司最新三季报数据显示,2012年中联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91.08亿元,同比增长17.77%,净利润达到69.59亿元,同比增长16.74%。中联重科在国际工程机械制造企业排名一跃上升至第六位,并无可争议的坐上了全球混凝土机械制造企业头把交椅的位置。

有数据显示,在2008年收购CIFA之后,中联重科混凝土机械的市场占有率上升到35%,2011年第四季度中联在混凝土机械市场占有率已达48%。2012中联重科中报数据显示:中联混凝土机械上半年实现销售收入169.06亿元,同比增速高达51.8%,占营业收入比例上升到58%,混凝土业务收入呈现高速增长态势。

对于混凝土业务的强劲增长,中联重科首席财务官洪晓明指出,这得益于中联重科产品毛利率继续走强,这主要和高毛利的混凝土机械产品收入占总营业收入的比重快速提升有关。据悉,中联重科长臂架、高毛利泵车产品已经占据泵车市场的半壁江山。

9月28日,中联重科明星产品101米碳纤维泵车成功下线,它创造了世界纪录、也是当今全球唯一一款采用7桥通用汽车底盘、7节臂技术的最长碳纤维臂架泵车,其核心亮点‘碳纤维复合臂架与轻量化技术’,这个技术就是由中联重科与CIFA共同开发的。

中联重科洪晓明表示,“自中联重科2008年并购意大利CIFA以来,公司混凝土产品在中意两国专家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在产品研发、基础研究和试验平台等方面实现了全面突破,碳纤维臂架技术、主动减振技术、智能控制技术、结构疲劳研究、轻量化研究与应用、耐磨技术等一批重大关键技术已取得了行业瞩目的成就。”

成功融合 欧洲对中国企业印象改观

事实证明,中联并购CIFA获得了战略及模式创新的成功。中联重科相关负责人表示“并购CIFA对于中联重科发展的促进,一方面体现在通过直接接收CIFA前期技术作为中联重科储备、双方共同组建研究中心、‘厂中厂’相互学习等一系列方法,迅速将CIFA技术吸收并加以融合改进,最终形成高科技产品,从而进一步在国内市场通过技术创新带来的产品升级换代以占有市场;另一方面,通过双品牌战略,利用CIFA在欧美市场的影响与渠道,以中联-CIFA品牌拓展欧美高端市场。”

“而四年前选择中联重科作为‘联姻’的对象,对于CIFA来说,也可谓是‘金玉良缘’。”回顾四年前的这项收购,中联负责人表示CIFA与中联重科实现了“战略共赢”。

有资料显示,面对史无前例的金融危机,CIFA在2008年出现了6000多万人民币的亏损,被并购后的CIFA渐入佳境,到如今CIFA公司2012年上半年的利润就已经达到次贷危机前2007年全年利润的2倍。

目前,中联文化被CIFA高度认同并接受。据中联相关人士透露,目前CIFA管理团队成员都买入了CIFA公司的股份,共计310万欧元已经到帐,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大家把真金白银拿出来,没有对公司的高度认同是办不到的。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中联对CIFA管理融合的成功。

据了解,在中联重科完成对CIFA的收购之后的2011年1月,意大利总统纳波利塔诺亲自为中联重科董事长詹纯新颁发“2010年莱昂纳多国际奖”,使其成为首个获得该国际奖项的中国企业家。而哈佛大学商学院也将中联重科并购CIFA作为成功的经典案例普及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欧洲乃至世界对来自中国的工程企业开始另眼相看,这一定程度上改变中国企业“制造工厂”的惯性印象。

有行业人士称,回顾中联并购CIFA四年成果,双方在战略布局、文化融合、市场协同、技术对接上很顺畅,可以说整合的成果超出预期,实现了1+1大于2效果。并购后的中联重科通过利用双方的销售渠道、技术优势、产能优势及管理优势,创立了一个具有规模效应的协同发展平台,整合资源,优势互补,迅速提升,从而使中联通过整合快*为了一家国际化企业。

“与CIFA实现了战略共赢,佐证了中联重科高瞻远瞩的国际化并购战略的正确性,为推进全球市场布局及发展积累了经验和资源,其成功经验或许可以给中国企业推进国际化进程带来一定的启示。”“业内专家表示。

理财百科

股票打新

链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