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购横竖都难民爆行业整合受阻
并购横竖都难民爆行业整合受阻 更新时间:2011-5-4 12:20:31 今年3月,工信部召开的民爆器材行业工作会议指出,民爆业前20名企业生产总值占行业总产值的比例,已经从2006年的25.1%提高到2009年的42.6%,同时会议提出到“十二五”期末,民爆生产企业将由目前的一百四十多家降到50家以内。 “十一五”期间,以久联发展、雷鸣科化、江南化工、南岭民爆、同德化工为代表的民爆上市公司已实现跨区域并购。在民爆业即将再次拉开并购大幕之际,记者实地走访了安徽省的民爆企业。 横向并购:遭遇漫天要价 民爆行业的高危特性决定了企业产能有政策的严格限制,实行凭“许可”生产,但国家自2008年来不再新批工业炸药产能,原因是行业整体产能过剩。 记者在采访民爆公司时,了解到行业内146家生产企业的平均达产率不到70%,但地区产能分布严重不均。如新疆等地矿山资源丰富,且基础建设投入大,但当地企业生产许可奇缺;相反在基础设施建设相对完备的东部地区,一些民爆企业却开工不足,手握富余生产许可。例如某东部沿海地区民爆企业的生产许可是7万吨,可年产炸药只有2万吨。 手握富余许可、部分生产线空置,这些民爆企业日子好过吗? 一位接近中小民爆生产企业的人士明确告诉记者:“日子很舒坦。”其理由是2008年国家对民爆产品提价30%,且允许企业爆破器材的出厂价自行上下浮动15%。 原本因为原料价格上涨而微利经营的中小民爆企业,日子这下好过了。几年前,还在设法和民爆龙头合并以求生存的他们,在并购政策真正到来时,却开始漫天要价。 “国家鼓励以上市公司为平台并购,大家肯定会行动,你不争取别人也会争取,一些企业要价太高了。”记者走访的民爆生产企业普遍感到无奈。产品提价前开口千万的企业,现在有的叫价上亿,涉及跨区域并购,有时还会有地方政府干涉。 但记者获悉,也有一些非政府主导、两厢情愿跨地区并购成功的例子,往往是被并购企业先变更股权,再向上打报告,这样一来,出自于市场自愿的行为,当地政府也没法阻碍。 去年12月,工信部表示2011年将支持民爆行业以上市公司为平台实施兼并重组,这给6家民爆上市公司带来极大想象空间,显然,并购能力强、技术改造完成早的民爆上市企业会赢得先机。 纵向并购:遭遇行政管制 “十二五”规划提出,鼓励民爆生产企业向流通、服务等行业中下游领域发展。 目前来看,只有久联发展在贵州、甘肃两省的流通企业整合上较为成功。久联发展以并购方式整合了甘肃省民爆生产企业,成立甘肃久联民爆器材集团。 民爆流通企业是目前主要的民爆产品销售商,是行业“生产、流通、爆破服务”链条上的中间环节,其前身是计划经济时代物资局下设的化轻公司。 有券商报告认为,民爆行业的生产、流通、爆破服务利润占比依次是2:4:4,记者就此向相关人士求证。雷鸣科化认为,爆破服务毕竟在国内起步较晚,且各类民爆工程的利润率差别大,目前安徽省内这个比例大概是3:4:3. 不管是2:4:4还是3:4:3,都凸现一个事实,那就是高危作业、高投入的生产和爆破工程服务的利润率,没有超过投入产出比高的流通企业。 2006年4月6日,国务院颁布《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条例》,规定民用爆炸物品的销售和购买行为必须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提出申请。《条例》赋予民爆流通企业法律地位,也首次放开了生产企业销售本企业产品的限制。 记者经调查了解到,目前安徽地区民爆流通公司的普遍定价规则,是出厂价基础上加价幅度不低于30%,一些地区加价达40%。尽管这样,流通企业仍不愁销售,这源于行业的限量生产,更多还是在于地区垄断。 实际运作中,很多地县区域由省级主管部门发放一个销售许可证,设一家民爆流通企业。销售半径大的地区,考虑到安全运输问题,会设有多个销售点。而目前多数民爆生产企业只能做到对大型客户实行直供,小散客户只能到当地指定流通企业购买。 工信部官员在今年3月全国民爆器材行业工作会议上指出,流通企业改革势在必行,鼓励其与生产、科研企业合作重组。“事实上,湖北省一些意识较早的流通企业已经向生产企业靠拢或者开展多元经营,工信部的会议,在客观上会边缘化流通企业。”湖北省国防科工办工作人员向记者解读。 民爆行业人士认为,在市场优胜劣汰机制充分发挥前,一些流通企业的去留,还取决于授权爆破服务资质的主管部门公安机关的态度。 安徽国防科工办民爆处处长刘一成认为,流通企业的自身改制时间可能会较长,向生产企业靠拢还涉及到利益格局的重新分配,但肯定会有加速和完成的过程,“毕竟民爆市场只有这么大。” 从产能许可到产品定价,从流通公司设立到产品购买申请,从跨地区并购到爆破器材回收,产值不足400亿元的民爆业汇聚了众多的行政管制。而部门管制的协调不足,又带来了生产者和终端用户的脱节,带来了利润分配的不公,更是阻碍了民爆行业向市场化过渡和企业的跨区域并购。 “除了戴黑袖章的人不管我们,什么袖章都可以管。”这句流传在民爆业的笑话透露出整个行业对现状的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