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发基金副总经理朱平熬过寂寞投资才能赚钱

广发基金副总经理朱平:熬过寂寞投资才能赚钱

广发基金副总经理朱平:熬过寂寞投资才能赚钱 更新时间:2010-11-13 6:54:09   写博客、写专栏、写书似乎成为了朱平“投资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广发基金位于广州市保利国际广场33层的会议室见到这位文人投资家时,没有临江怀古之感,唯有冷幽默谈心。

名校毕业,当过老师,卖过儿童服装,做过投行,管过金牛基金的朱平,面对记者的诸多疑问,他这样说:“都是运气。”

我们的90年代

搞物理最出名的安徽人是杨振宁,如果朱平从浙江大学物理系毕业后也选择搞物理,那么在基金界就缺少了一位风趣幽默的投资总监。

由于历史原因,1990年大学毕业的朱平遇到了这样的就业局面:毕业分配制暂停,经济萧条,没有公司要人。朱平回到家乡谋求出路,他放弃马鞍山钢铁厂的工作,选择了去师范学校教数学。在数学组一位和上海财经大学颇有渊源的老师鼓励下,朱平报考了上海财经大学国际经贸专业研究生。“分够了,但是专业分不够,要调剂。”不愿接受调剂的朱平差点与上财擦肩而过。“之前被录取的一个人不上了,我就顶上去了。”这是朱平第一次提及关键时刻的“运气”。

1994年对于中国来说,经济有点热,前期巨额的货币供给使得物价指数急剧攀升,通货膨胀率超过了20%,中央下定决心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对于1995年从当时名不见经传的上海财经大学国际经贸专业研究生毕业的马鞍山小伙儿朱平来说,这个宏观调控意味深远。

毕业于那几年的上财人清楚地知道,学校属于财政部,这意味着当时人人都想进的银行系统对于上财毕业生来说比较困难。“刚好赶上宏观调控,工作特别难找,不像人民银行下属的学校,我们上财这届就业率很惨。”朱平非常坦然地表示。如果你在1995年看到朱平,他是一名儿童服装销售员,这份职业陪伴了他10个月。

中国的公募基金业身上有浓厚的券商烙印,除了股东多为券商外,目前基金界的高管也多出自各家券商。1995年和1996年毕业的上财学子,很多在1996年股市出现好转的时候,进入了券商,特别是投资银行部,目前许多券商投行部的高层都出自上财。

“1996年底股市还不错,发行量上来了,我去了广发证券,当时他们要从地方券商走向全国。”朱平差点在当时进入南方证券投行部,这个差点的原因是:他不会喝酒。1996到2000年,朱平的投行生涯对其后来进入基金业产生了深远影响。由于采用额度制,当时的IPO市场和现今存在巨大差异。

“我们当时想发行一只3000万市值的股票都很难,要从各个角度去包装。比如湖南的一家企业,我告诉他们把主要精力放在额度上,他们还信心满满地在做其他材料,最后没拿到额度,白干了。”朱平说。

10年基金路

说到朱平步入基金业,他第二次提到关键时刻的“运气”。2000年开始组建的易方达,大部分初始人员都是在和老总谈话后进入基金业的。“当时易方达的老总本来想招我同事,但他是上海人,不喜欢广州,不愿意来。当时我正好在广发证券的广州投资银行业务部工作,领导就让我来了。”

加入易方达短短两年后,朱平担任了基金科汇的基金经理。“刚开始都不太懂的,科汇开始管理的时候是中游水平,我还和领导说,中游就可以了,没想到后来搞到年底业绩变成第四名了。”朱平的一句没想到,导致了当年的年终奖低于预期。“我们领导说,你自己都没想到,这个是蒙的,奖金给你少点。”朱平说。

2003年的股市和2010年10月前有点类似,无趋势性机会,但是结构性机会较多。当时以电力、钢铁、银行、化工和汽车为代表的“五朵金花”轮动中,朱平带领基金科汇全年取得了30%的净值增长,排名第二,这也让朱平在基金界名声鹊起。“运气肯定是有的。”这是朱平第三次提起“运气”。

2004年,刚刚成立一年的广发基金将朱平招至麾下。虽然属于跳槽,但是仍服务于一个大股东:广发证券。也许,在朱平的眼中,广州这座城市的务实风格非常适合自己,加入广发基金任投资总监后,朱平就再也没有管理过单只基金。

投资做的时间长了,心态肯定会平和。数年的投行经历,让朱平在任基金经理初期显得游刃有余。“做投行的到处跑,看各种各样的公司,时间长了对每一只股票你都知道得很深,但现在不行了,新公司太多了。”回忆前几年投研结构的设置,朱平觉得之前的投研人员比较轻松,由于市场的不断发展,大家越来越累了。

朱平的博客中有这样一个段子,讲风水和投资的关系:“十多年前做投行,那时候中国证券市场刚刚告别计划指标发行股票,企业要想上市得通过中科院和科技部所谓的‘双高认证’。所以企业都得上京赶考,准备材料,公关答辩。一般企业会在北京住上一段时间,所以就自然涉及住哪个酒店通过率会更高一些的问题。据说当时推荐的风水宝地是西苑饭店或新大都之类的酒店,其他的酒店通过率会低一些。当然有些企业老板信,有些则不信,最终结果也无从考究,因为很快‘双高认证’就被券商通路制取代了。”

这当然是对制度的一种戏谑,对于朱平来说,在2004年和2005年的结构市中能帮投资者赚到钱,背后是有其逻辑的。“价值投资不一定是巴菲特,不一定是长期持有,价值不是唯一的。别人悲观的时候你去做多,需要的是一贯的乐观,当然这要建立在理性分析的基础上,很多基金经理赚不到钱,不是因为判断失误,是因为熬不过寂寞。”

Q&A

Q=华夏理财

A=朱平

Q:很多人走了,离开公募界,你留下来是为了理想吗?

A:理想这个东西不能太纯粹,否则就是一种信仰。理想每个人都有,但信仰不是每个人都有,如果没有这种信仰,你会去做选择,但如果有信仰的话,你没的选。

Q:在投资总监眼中,基金经理们具备什么素质最重要?

A:有的基金经理比较敏感,投资注重快,有的基金经理注重准确率,如果想干出成绩,个人功利是一个障碍,反而是更纯粹的风格比较好。公司风格对于基金经理很重要,比如我们有一个环节是投资回顾,除了研究公司alpha、beta、变现能力之外,基金经理也要做个自我检讨,看看之前的投资有没有失误。

Q: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在哪里?

A:我们没有渠道背景,所以我们要有核心产品。在美国也一样,基金业的基础是主动型基金,当然,创新产品我们也在做。本土市场为主,主动性产品是核心。总之,我们先长大再说。

Q:对私募基金在中国的发展怎么看?

A:美国的私募非常激进,比如保尔森做空CDS,很赌的,国内这么做的很少,比如全仓银行股之类,美国人喜欢力量,崇拜成功,中国以后可能也会出现这种情况,但不是现在。

记者手记

用黑莓手机的基金经理

在保利国际广场33层的广发会议室中,装修多用实木,近百平米的空间临江处全部采用落地窗,天气好时,阳光穿过云层直射珠江,有俯视珠江而小天下的气势。

未见朱平,先阅其文。记者深感,如不是偶然机会进入金融圈,朱平去当作家,也恰如其才。

但是初见这位千亿资金掌舵人时,记者还是不免有“见面不如闻名”的惊叹。白衬衣,黑色休闲西裤,发不重,须不浓,最吸引人眼球的还是脚上那双“千层底儿”布鞋。该布鞋由于穿着舒适,走路无声,深受神州大地各阶层中老年男性喜爱。履地无声,韧而有形的千层底儿也许恰如朱平的性格。

访谈间,朱平极少露笑容,反倒是记者总是被其言语逗得捧腹。“都是运气好。”似乎成为了朱平的口头禅。因为运气好,1990年大学毕业后回家乡教书,一位老教师由于亲戚在上海财经大学任教,告诉朱平现在经济形势好转,应该去外面上学,闯一闯;因为运气好,考试专业分不够的朱平,由于其他考生放弃录取机会来到了上财读研;由于运气好,研究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的朱平,仅仅卖了10个月的儿童服装就来到了广发证券;由于运气好,2000年加入易方达,并在2002年任基金科汇基金经理后表现出色……

在采访过程中,朱平最为关注的除了采访,就是他的黑莓手机。在记者遇到的众多基金经理中,用黑莓的人少之又少,这种在西方企业中多被作为“内部指定”手机的通讯产品,在国内多见于投行人士之手。

庄子来自安徽,善于讲故事,朱平来自安徽,也善于说故事。朱平也许是基金经理界最爱写东西的人,其博客几乎每个月都要更新2篇,坚持了5年。观其博客,经常引经据典,从诸子百家到近现代史,再到武侠小说和身边故事,文风极其生动,几乎无一例外在文章开头处写故事。业界评价:很能写。

让他说行业不足,他说自己人微言轻;让他说理想,他说太虚。唯有说到投资,朱平眼中才会划过光芒。用朱平书里的一句话送给本文所有的读者:“如果以一列正从黑暗驶向黎明的列车比喻股市,那还没有登上这趟列车的投资者可以等待黎明到来之后再上车,但还在车上的投资者千万不能在黎明到来的时候下车。”

健康养生

BitgetApp下载

保险理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