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道挑私募拿三年业绩说话

渠道挑私募:拿三年业绩说话

渠道挑私募:拿三年业绩说话 更新时间:2010-5-30 0:02:02   [ 英雄不问出处,既然必须拿业绩说话,私募基金经理的出身反而倒并不成为“主要矛盾”。深圳某私募表示,在银行看来,都是为投资者管理资产,谁能帮客户赚钱客户就认可谁,客户的认可反过来会主导银行的态度 ]  古人有言,“三岁看老”。而在阳光私募界,竟也有相似的说法。  作为阳光私募产品的渠道――银行和第三方理财机构,他们把阳光私募的三年业绩表现列为该产品的最主要的评判标准。  三年业绩表现决定一切  “对于在二级市场上投资的阳光私募,我们比较谨慎,我们挑选阳光私募的标准就是看绝对收益。这个绝对收益不是看当年的收益,而是看持续三年以来的绝对收益。”上海某第三方理财机构相关负责人对第一财经日报《财商》记者表示。  多家银行高端客户部人士也表示,最主要看私募三年左右的历史业绩。之所以选择三年为时间考察段,用银行和第三方理财机构人士的话来说,是因为至少三年才能看出一家私募在“又熊又牛的市场中的资产管理能力”。“谁都知道,2008年的诀窍是空仓,2009年是重仓,今年情况复杂。但在短期内能作出敏锐调整的投资人并不多,这只能依靠多年的投资经验。”某信托公司人士表示。  英雄不问出处,既然必须拿业绩说话,私募基金经理的出身反而倒并不成为“主要矛盾”。深圳某私募表示,在银行看来,都是为投资者管理资产,谁能帮客户赚钱客户就认可谁,客户的认可反过来会主导银行的态度。  “我们对一类私募很警惕,就是过去一年中业绩排第一的。去年牛市成功的经验很可能成为今年赚钱的障碍。”另一第三方理财机构人士表示,此外对新生的私募团队很谨慎。  考察业绩时,银行会着重看业绩是否稳定,通过考察私募以往产品的表现,看是否建仓之后净值就出现大波动,而若与大盘涨跌太“合拍”很可能被认为没有特色和优势。银行不追求绝对收益的暴涨,宁愿追求每年30%稳步向上的收益。  “我们接触过的私募很多,到目前为止我们仅与3家私募合作。之所以合作私募比较少,一个很大原因是非阳光的私募完全看不到业绩。”北京某股份制银行高端客户部产品经理表示。  由于对业绩的挑剔,目前能与银行、第三方理财机构等渠道合作的阳光私募非常少。根据本报不完全统计,主要集中在知名度较大的几家私募,如星石、尚雅、民森、从容、涌金、汇利、重阳等。  事实上,渠道方的谨慎实际上很容易理解,比如银行将一家私募的产品销售给自己的客户,对客户来说,银行就成了直接负责人,一旦产品出现问题,银行信誉将受损,很容易为此损失资产质量优厚的客户资源。  表现不好会被踢出局  目前,银行已成为私募产品营销的一条最重要渠道。  据本报了解,在挑选阳光私募时,目前很多银行的区域性分行拥有较大的自主权,分行可独立选择自己认为值得合作的私募,再经过总行审核同意后,即可单独为该分行客户引入私募产品,也可以将该私募产品的销售份额分享给其他省份的分行。  某股份制银行西部某分行内部人士告诉本报,他们在去年10月份对瀚信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的蒋国云进行了三个多月的考察,在此期间要求蒋国云每个月给该行“报两三次票”,即披露持有股票情况、仓位、净值等。由于对报票结果很满意,再加上该行早已了解蒋国云最近三年以来的投资回报率不错且平稳,因此最终选择与其合作。从言谈中明显感觉,蒋国云的产品目前已成为该分行的明星产品。  但并不是每次合作都能这么愉快,事实上,目前已出现私募被渠道方踢出局的案例。  本报获悉,某银行去年9月份发行的私募基金宝产品,精选了星石、尚雅、民森、从容和涌金五大阳光私募基金进行投资。但在5月中旬,其中一家私募已退出该产品。  该行在致投资者的一封信中表示,近一个多月市场持续的调整导致产品业绩剧烈波动,但个别组合的风格漂移和策略的重大失误是造成产品净值下跌幅度较大的一个原因。“主要是二八转换出现了问题,我们好几个分行一起向总行提了意见,最后总行决定引入一家新私募,该私募已经退出。”据了解,该产品在去年12月份就大幅削减了该私募的投资资金,而增加了另外两家私募的持仓资金。可以说,私募投资表现对银行态度起着决定性作用。 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发现百科网

理财百科

招财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