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钱涌入当何以应对

热钱涌入当何以应对

热钱涌入当何以应对 更新时间:2011-3-3 10:40:31   这些年国际热钱大举涌入国内,央行为守住汇率,不得已只好增发人民币,而人民币发行一多,跟着又形成了通胀压力。面对内忧外患,于是有学者提出让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能走出国门当然好,一箭双雕,既可守住汇率,又能避免通胀。但可惜这事不能仅我们自己一厢情愿,别人若不接受,想国际化恐怕也“化”不成。

其实岂止是中国,据我所知,当今世界很多国家也梦想着自己的货币能成为国际货币。因为一旦梦想成真,背后必有巨大的利益。首先容易想到的是造币收入,比如一张钞票面额是100美元,而印刷成本只1美元,那么,造币收入便是99美元。如果谁有权得到造币收入,那么就可“点纸成金”,这将意味着可以随时享有别人的劳动与服务。

另一方面,世界上大多数的跨境收支,如国际贸易的货款结算,国际金融市场的资金借贷和本息偿还,跨国公司的利润汇出等,都是用国际货币来进行的,这样,国际货币必成一种紧俏资源,而谁要得到这种资源,就必须与国际货币发行国发展贸易往来。从这个意义上看,货币国际化不仅能加强发行国的贸易地位,同时也能提高她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

是的,货币国际化的确好处很多。作为炎黄子孙,我们当然希望自己的国家强盛,希望人民币能国际化。但愿望归愿望,现实归现实。作为学者,我们不能违背学术理性而信口开河。通过研究金融史,我们深知货币国际化要受一系列条件的约束。这些条件不满足,空中建塔,货币国际化无疑就是痴人说梦。具体说,至少有以下三条。

一是庞大的经济总量。理由简单,本币走出国门以后,将被世界各国所持有,因而形成对本国产品和劳务的潜在需求。这种需求独立于国内经济政策的引导范围之外,是很不稳定的,如果不以庞大的经济总量作支撑,需求的不稳定很容易演化为对国内市场的冲击,进而影响货币发行国宏观经济的稳定。这就好比一棵小树,一有微风吹来,便左右摇摆,但如果是一棵参天大树,即使狂风大作也会岿然不动。

二是与世界各国有密切的贸易联系。为此,国际货币发行国的生产效率,必须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只有这样,其他国家才愿意进口其先进技术和设备,进而愿意接受该国的货币,并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贸易群体,群体内部才可能将该国货币用于计价结算。如果缺乏与世界各国广泛的贸易联系,本币“养在深闺人未识”,要走出国门,成为国际货币只能是一句空话。

三是有高度发达的资本市场。作为本币国际化的先决条件,货币发行国必须有高效的资本市场,其目的是为其他国家获得本币、用于国际支付提供便利。从国际经验看,世界三大主要的国际金融中心――伦敦、纽约和东京,都是与英镑、美元及日元作为国际货币的职能不可分的。当然,一个对外开放的资本市场,无疑会增加本国执行货币政策的难度,这就要有完善的金融监控手段和强有力的货币调控工具,能够应付各种金融震荡和冲击。

以上三条,缺一不可。回顾一下历史,我们会认识得更清晰。19世纪30年代,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凭借它“世界工厂”的地位,英国人对外大肆扩张,“日不落帝国”的旗帜插遍了中国、印度和美洲,整个世界都变成了它的原料产地和产品市场,亚洲的茶叶、非洲的黑奴、美洲的种植园,无不在殖民者庞大的国际贸易网中。于是,伦敦成了世界的金融中心,英镑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广泛的使用。当时的国际贸易,有90%使用英镑结算,许多国家将黄金变卖成英镑,存入伦敦的银行。这样,英镑便成了独一无二的国际货币。

风水轮流转。第二次世界大战摧毁了英国人的梦想,但却没有妨碍美国人发财致富。到战争结束时,美国的对外贸易占全球的30%,工业制成品占到世界的半壁江山,成为了世界真正的经济霸主,于是也就从此开启了美元统治世界的时代。在以后的30多年里,美元等同于黄金,其他国家的货币,只有通过美元才能与黄金挂钩,美元成了居于中心地位的国际货币,独霸世界而没有任何一种货币可与之抗衡。

写到这里,我想读者应该明白,人民币国际化是我们的目标,但短期不会成为现实。问题是热钱不断涌入,远水难解近渴怎么办?近来读了一些文献,见仁见智,什么主意都有,但依我看皆药不对症。不敢说我自己有何高招,我的看法是三个守住:一是守住房价;二是守住股市;三是守住汇率。为何一定要守?因为热钱是为套利而来,且它不会投资实体经济,那么只可能进入房市或股市。可以想象,政府若将房市与股市稳住,以静制动,热钱再猛又奈我何?

至于汇率,我仍坚持宜守不宜升。近来美国总爱拿贸易平衡与我们说事,并以此相逼让人民币升值。曾说过多次,美国这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其实,他们只要肯多卖些高科技,缩小逆差则易如反掌。再说,东南亚国家的出口品价格比中国还低,人民币升值,美国只能减少对中国的进口而同时会增加对东南亚的进口,这怎会减少美国的逆差呢?如此损人不利己,美国当然不会干,所以我推测其真正动机不过是为美国热钱套利。

最后再说一句,“三个守住”是我们的底线。兵临城下,成败在此一举,衷心希望决策层能多加考量。

鼎鸿网

百科知识

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