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环境就是提高生产力

改善环境就是提高生产力

改善环境就是提高生产力 更新时间:2010-2-28 0:12:14   改善环境就是提高生产力

――山西省长治市实施造林绿化工程纪实

到目前为止,山西省长治市造林已达160多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高达26.9%,城市绿化覆盖率高达45.8%,基本建成了比较完备的生态防护林体系。近3年年均降水量达到600毫米,较过去提高50毫米,全市水土流失面积治理率达到80%,采矿塌陷区生态治理修复率达到85%,实现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长治的经验告诉我们:环境也是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提高生产力。

政府出苗谁种谁有

国家推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后,长治在沁源县开展了林改试点工作。通过林权制度改革,给予农民长期、稳定、有保障的林地承包经营权。沁源县按照林地到户型、规范流转型、公司带动型、四荒拍卖型、统分结合型、股份合作型6种改革模式,完成了313万亩集体林地、500多万立方米、45亿元林木资产确权到户主体改革任务,做到“山有其主、主有其权、权有其责、责有其利”。全市新建林地实行了“政府出苗、专业种植、树随地走、谁种谁有”的林权制度。

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通过政策激励,农民在造林上由“要我造”变为“我要造”,在产业发展上由“不敢投入”变为“舍得投入”,在资源管理上由“漠不关心”变为“主动管护”,在森林经营上由“粗放管理”变为“集约经营”。

农户在林间种植低杆经济作物,发展林下经济,长治经济林面积达到150万亩,干果年产量5000万公斤,收入5亿元,占到农民纯收入的25%以上。林木种苗花卉年产值达到2.5亿元。同时,形成了太行山大峡谷、天脊山、黄崖洞、八路军总部旧址等森林生态旅游品牌,带动了餐饮服务、交通运输、农产品销售等第三产业的发展。

创新机制多元化投入

市县财政投一些,以煤补林提一些,社会各界筹一些,义务植树添一些――“投、提、筹、添”四元化的投入,长治通过创新投融资机制,解决了造林绿化的资金问题。

据长治市财政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这几年来,长治市各级财政部门坚持“以工程建设带动投入增加、以投入增加推进工程建设”的思路,建立了政府投入为主、长期稳定的造林绿化投入保障机制。2006年长治实行造林绿化重点工程以来,在用好国家和省级林业投资的基础上,长治财政调整支出结构,统筹预算内外资金,把林业生态建设资金列入预算,逐年加大投入,2006年―2009年,市县两级财政累计投入造林绿化16.6亿元。

同时,长治探索建立实施生态补偿的长效投入机制,偿还生态欠账。长治按原煤销售额的一定比例向原煤开采企业收缴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目前已累计提取2亿多元,全部用于造林绿化重点工程建设。

长治还实施了“谁开发谁所有,谁投资谁受益,谁经营谁得利”的造林办法,鼓励创建园林化企业、园林化单位和园林化村镇。采取企业出资、自愿捐资、冠名赞助、股份造林等多种方式,2006年至2009年投入造林绿化工程资金7.8亿元。

此外,长治市组织市民认建花草树木、认养绿地游园、认管古树名木,开展种植纪念林、志愿林、夫妻林、三八林、民兵林等活动,全市义务植树的尽责率达到90%以上,年义务植树达到500多万株。

科学种植市场化运作

长治市林业工作站站长史元胜告诉记者:“太行山区条件差,三年才能栽活一棵树,没有不畏困难的精神,在太行山上种出树来是不可能的。”

“只要能吃苦,石头缝里也能长出树。”平顺县留村党支部书记桑林虎靠着这样一股子干劲,率领群众闯出了一条“开山造田、蓄水保土、种植花椒”的阳坡绿化新路子。壶关县的当地人民挖起石头栽树,垒起石头护林,建起了1.5米高、5000公里长的森林防护墙,这一纪录被载入了吉尼斯世界纪录。

所有造林绿化重点工程全部采取市场化运作,由专业队或绿化公司组织实施,实行公开招标,工程监理和资金报账制度化管理。同时,实行统一树种、统一标准、统一模式的施工管理办法。以树种选择为例,长治坚持因地制宜、适地种树、乔灌混交、合理布局的原则,对苗木的品种、规格、质量严格把关,确保采用良种壮苗,加大乡土树种、珍贵树种造林比重。在科学管护方面,长治制定出台了拉网管护办法,提高了林地苗木的看护标准,目前实行拉网管护的林地达到120万亩,占到全市林地面积的60%。

bitget官方网站下载地址

bitget交易所最新下载

bitget官方网站下载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