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行业跨越雄关遇阻前行

汽车行业跨越雄关遇阻前行

汽车行业跨越雄关遇阻前行 更新时间:2011-1-16 9:30:16   姚景源:“十二五”汽车业面临机遇与挑战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这个五年规划非常重要。因为这是在世界经济走到了后金融危机时代,出现了新情况、新矛盾的时候,开始实施规划的五年。也是为“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目标奠定良好基础的五年。所以这五年是至关重要的五年,那么汽车行业应该怎样来把握“十二五”规划呢?  我觉得这需要我们汽车行业树立两个意识: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  其中,机遇包括:一、 根据现有产业政策,“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大力改造和提升现有制造业,并扶持新兴战略性产业。这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十分利好,也是汽车行业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机遇期。二、目前我国城市化率46%,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城市化需要扩张,就需要“轮子”的驱动。这也将促进我国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三、现在中国的三个市:房市、股市、车市,老百姓最满意的就是车市。因为新产品、新车型不断推出,而且价格不断下降。这种充分的竞争和市场化程度给中国带来了了不得的活力。根据“十二五”规划,完善市场经济、发挥市场资源基础性配置作用被放在了重要的地位,这也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汽车行业的发展。四、目前,中国汽车市场出口的潜力已经开始显现。我认为中国将来汽车都会像中国的服装、电视机一样,出口到全世界。  所以综合来看,“十二五”期间,我们的工业化会给整个经济提供强有力的供给,城市化会给整个经济提供旺盛的需求,市场化给我们的市场提供活力,国际化提供空间。在这一基础上,汽车行业还是有一个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  不过,目前汽车行业发展过程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也同样值得我们重视。在我看来,现在我国的汽车增长模式仍属于粗放式的增长,即主要依赖于物质资源、大量消耗能源来支撑经济,缺少创新能力。我国的汽车企业在产业链还有围绕汽车制造的服务业方面所进行的投入仍远远不足,而且和金融业的结合也远远不够。  因此,在谈到“十二五”规划的时候,我们既要看到汽车业的战略机遇,另外也要重视已经日益严重的污染和交通拥挤等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推动汽车行业的健康发展。  徐长明:10年内汽车增速保持13%-15%  2011年的汽车行业政策将会恢复到常态运行,销量也将围绕长期潜在增长率,未来到2023年前国内汽车销量年均增长率在13%-15%左右。  全世界汽车先导国家都经历过两个高速发展期:第一个高峰期是从千人保有量5辆车到千人20辆车,这个阶段中各国年销售增长率在30%左右,其中1960-1964年的日本增长率为35.8%,1981-1985年的韩国增长率为25%,中国从2001-2008年的平均增长率为30.4%。  第二个高速期是千人保有量从20辆到100辆,时间跨度通常为10年,销售量年均增长率在20%左右。其中日本1965-1973年的年均增速为22.2%,韩国从1986-1997年12年间年均销量增速为20%。相比之下,我国进入第二高峰期较晚,预期从2009-2023年的年均增速在13%-15%左右,相当于GDP的1.5倍。  其中,第一个高峰期中的主要消费群体来自超高收入阶层,这段时期的市场特点为购买增长力过快,汽车需求增长也快。进入第二高峰期后,中高收入和中等收入阶层将成为新的市场动力,这时的市场发展不仅仅取决于购买力,类似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一线城市还将受到环境影响。  因此,这两个时期的市场销量增速明显区分,呈现出前高后低的特点。目前我国的汽车年均增长率在17%-18%。具体到2011年,长期潜在增长率、2011年经济增长速度和政策三个因素,将决定国内车市的增速。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第二个高速增长期,现阶段的潜在增长率在15%左右。其次,预计2011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将略低于2010年,GDP实际增长9.5%左右,从经济发展角度看,2011年国内汽车的宏观基础比较稳定。最后,政策方面的刺激效果已经基本消失,再加上北京出台限牌政策后可能被其他地方效仿,2011年政策的负面影响大于正面影响,这将直接导致国内汽车市场回归常态。  在此背景下,近两年消费者的需求也在发生变化。一线城市市场占比逐年下降,大概平均每年下降2%-3%,二线市场基本稳定,三线市场每年提升2-3个百分点。  到2020年,三线城市市场的份额很可能将占全国汽车销量的55%左右。这就要求汽车企业要更加关注这一市场的诉求。  目前,市场的热销车型,首先要求汽车外观一定要气派、大方,汽车内部空间一定要大,轴距要长一点,以供全家人使用;其次汽车的配置一定要好;再次就是质量一定要耐用,而且品牌要知名,比如奇瑞在农村就是非常好的品牌,不一定非要奔驰、宝马,只要大家开你的车就是好的品牌;最后售价一定要低,虽然现在三线地区也存在攀比消费,但是价格还是要低一些。比如说在北京卖10万元比较低,10万元卖得比较好,但是到三线城市5万元就卖得比较好。因此,三线城市的增长可能将主导中国车市的未来。  孟祥青:半岛问题的核心是朝美关系  我想谈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个就是朝鲜半岛的问题和我们国家安全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第二个是朝鲜半岛问题的症结到底在哪里?第三个问题就是今年和未来“十二五”期间朝鲜半岛的局势到底会向什么方向发展?  第一个问题涉及到冷战以后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们对国家安全的一个总体判断,我有一个基本的看法:就是冷战时期,我们的国家安全环境可以概括为:“总体严峻,局部改善、安全问题相对单一。”但最近几年,我们国家的安全环境已发生了变化,概括起来就是“在总体稳定的大格局不变的情况下,局部严峻的进一步发展,安全问题更加复杂,而且局部的安全风险在增大”。这其中,“局部严峻的进一步发展”主要是指三个方向,即东北亚方向,就是朝鲜半岛的局势、台海方向和西部恶势力。  而这三个方向中,朝鲜半岛则是仅次于台海最有可能破坏我们的战略机遇期、破坏我们周边安定的第二个方向,尤其是台海形势变得相对稳定的情况下,这个方向更加有影响。因为从地缘环境上讲,朝鲜是我们的邻国,邻国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牵动我们中国的安全神经;而且纵观历史,近一二百年东亚地区曾发生了四场大规模的战争——甲午战争、日俄战争、侵华战争和朝鲜战争,几乎每一场战争都是由朝鲜问题引起的,而中国都曾被动地卷入其中。给我们的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无一例外!  所以半个世纪过去了,世界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半岛的局势也发生了变化,但是有一点没有变,今天朝鲜半岛仍然是我们国家的安全屏障和战略缓冲地带,这不是以我们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事实证明,作为冷战之后的最后一块“活化石”,朝鲜的局面正在逐步恶化。朝鲜之所以搞“核计划”,最大的目的是“拥核自保”,以改善和美国的关系,逼美国和他谈判,最终签订和平条约,来解除对他的国际制裁。所以朝鲜问题或者半岛问题的症结是朝美关系,而朝美关系的症结就是两个国家的目标完全不一样。美国从内心来讲,是想通过半岛问题最终推翻朝鲜政权,要以美国的方式来改造朝鲜。从这层意义上讲,美国才是真正掌握着朝鲜半岛“战与和”生杀大局的关键。  水皮:流动性过剩造成当前通胀  当前中国的通胀主要是由流动性过剩造成的,这是因为2009年的经济刺激政策有些“矫枉过正”。当时为应对所谓的“金融危机”,中国政府推出了庞大的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但实际上2008年中国金融系统还相对比较健康,所以流动性过剩也就应运而生。这些流动性很大一部分都流向了房市,促成了这两年房价的暴涨。  我们看到,2009年以来,很多地区的房价都翻了番。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房地产拉动中国经济完成了一个“V”字形的反转。但是这种增长模式其实是延续了危机前的老套路,不可持续。2010年初,政府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所以整个一年的基调就是给经济降温。  但流动性过剩的现状会不会随着加息周期的开启而改变呢?我认为不会,特别是在人民币现在仍处在升值周期过程中的时候。国际上普遍认为,中国目前仍是最具增长潜力的国家,因此仍会有大量热钱流入中国市场。如何管理这些热钱,使其不会对经济运行产生太大的风险?这就对中国政府的执政智慧提出了严峻挑战。热钱要让它流动起来,最好是能够为中国的经济结构转型做出贡献。  流动性在今后2-3年不会消退,这是一个基本概念。 因此中央政府也在遏制资金进入房地产。为此,重庆启动了“房产税”,如果没有意外的话,1月上海也会宣布启动上海版的房产税。但是从现在来看,这个房产税恐怕对市场不会构成太大的压制作用。因为房产税不像原来想象的那样全面铺开。我认为房价问题,应该交给市场来解决。政府应该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说提供保障性住房和明确禁止炒作住宅市场,而至于房价高低,就交给市场本身来决定。根据以上因素,我认为今年的房价应该还是上涨的,股票市场也应该会上涨,因为房地产调控这个最大的不确定性,很快就会消除了。  谈到股票市场, “牛熊转换”可能是今年的一个特征,因为我们即便按最悲观的上一轮“大熊市”计算,也就是5年的“大熊市”。上证指数在2001年到2245点之后,一路调整,到2005年指数回升,就是股权分置改革那个时候,从高点跌到低点最长时间持续5年。我们现在这一轮调整,从2007年10月28日到现在,以最长的熊市计算,2011年也应该是下一轮牛市的起步,也就是说熊市的结束点。熊市结束,牛市起步。这个拐点什么时候出现?我认为会在4、5月份。  今年的外围市场还存在一些不确定性,影响最大的就是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而这个危机中最大的不确定性则在于西班牙出事,中国政府会不会出手帮助?可以预见的是,如果西班牙出问题,而德国又无力解决西班牙的债务问题时,欧盟就会面临解体风险。这将对中国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因为欧盟是中国最重要的贸易合作伙伴。但是这个问题在年初的时候就被李克强副总理作了部分化解。中国与西班牙签署了相当规模的经贸合同,同时还将扩大西班牙旅游、红酒行业在中国的市场规模。这对西班牙来说可谓是雪中送炭。我们现在是帮人家的忙,其实也是在帮自己的忙,尽早化解欧盟的危机,创造中国经济良好的外围形势是我们当前的一个重要任务。  吴迎秋:放下身段走进二三级市场  中国汽车市场经历了连续几年的高增长,对于汽车企业来说,确实也需要静下心来充充电,进一步加强对营销的认识,对市场未来的判断。对于今年的汽车市场,我们听到了很多不同的预测声音。  我想分三种预测。有的认为今年汽车市场将会低于GDP的增长,甚至这两天,我看网上,甚至说要负增长。这就让我想起了美国某著名汽车公司连续两年预测是负增长,而事实是过去两年该公司都是连续高增长,所以这一点是非常有意思的。第二种预测是2011年中国汽车市场将有10%-15%的增长,这是一种判断。第三种是20%以上的增长,大概是这么三种判断。  我认为中国2011年的汽车市场如果不出意外,还是有可能实现20%的增长。但是这有两个前提,第一个前提我们一定要有这种忧患意识,一定要放下身段。什么叫放下身段呢?因为这几年汽车市场的增长在不知不觉中,一些企业在开拓新市场方面缺乏了斗志,也缺乏了方向和具体的措施。  我们现在看到,汽车市场正在由传统的北上广深沿海地区逐渐向内陆二三级市场转变,目前需要厂商放下身段向这些新兴的、正在慢慢形成热点的市场转移。  第二点,2011年的市场是决战二三级市场。所以一定要把重点放到二三级市场上去,把我们的产品门对门、户对户地放到真正需要汽车产品的消费门口去。这个门口就是二三级市场。  这几年,一二级市场的增长逐渐放缓,二三级的市场份额在逐年上升,今年的这个趋势将会更加明显。特别是随着北京限制汽车牌照后,这样的转变将会更加明显,所以,我们这样的企业都在更多地关注二三级市场。  为了顺应这一种趋势,《中国汽车市场》跟《华夏时报》一起在研究,在二三级市场寻找为企业打开市场缺口的办法。我们合作双方准备利用全国各地的万达广场,在万达广场做汽车巡展,我们也要检验一下我们的判断是不是对的。我们希望这样的活动,不仅仅表明我们在关注二三级市场,同时也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真正地走到二三级市场上去。  赵萍:购买力是市场的根本支撑  未来我国汽车业发展潜力巨大,汽车消费也是属于整个消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体到汽车,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门槛,这期间,房地产、汽车这两者的支出比重占居民消费支出比重出现大幅度的上升。  根据国家的人均GDP来看,2009年人均GDP是3556美元,在一线城市,北京2009年人均GDP已经突破了1万美元,所以大城市汽车普及已经成为现实,这就是北京为什么要限车的原因,因为汽车已经不是奢侈品,而是普通老百姓的代步出行工具。  城市化其实在低于50%的发展态势下都是单一型的,所以北京、上海都会去修一环路、二环路、五环路,然后逐渐扩张,这样的城市化结构导致我们即便不限车,在高峰时段也会出现拥堵,我们国家2/3的城市都会出现高峰期拥堵。  但从城市化的发展路径来看,未来会出现多中心的发展格局,人的活动半径变大了,可能要从一个城市功能区到另一个功能区,这时候坐车就不方便了,那么你还是需要开车,因此未来的汽车拥有量还是会进一步上升,而且并不会因为这个限车令而减少,汽车消费未来的增长态势是不会改变的。  国家这两年汽车销售的增长与“汽车下乡”、“以旧换新”,还有税费优惠的政策都有关系,但是我认为这些政策之所以有效,还是基于我们国家蕴藏在消费者当中的一些消费潜力,这些政策的优惠仅仅占到5%、10%左右,但是对于有能力购买车的人来说,这个比例不是非常大,所以蕴藏在消费者当中的潜力还是汽车快速增长最根本的原因。  外部的原因促进了汽车销售市场的增幅,但购买力才是当前汽车市场继续向上的最根本支撑。

3d测量软件

测量仪

光学系统测试

影像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