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岸人民币跌破6.9 外贸企业"随波逐流"放大跌幅
离岸人民币跌破6.9 外贸企业"随波逐流"放大跌幅
摘要
“没想到一转眼,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CNH)一度跌破6.9整数关口。”一家外贸企业财务总监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感慨。“没想到一转眼,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CNH)一度跌破6.9整数关口。”一家外贸企业财务总监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感慨。
截至5月13日22时,境外离岸市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CNH)徘徊在6.9146附近,较前一个交易日大幅下跌690个基点,盘中一度触及今年以来最低点6.9169;受此拖累,境内在岸市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CNY)也触及6.8784,较前一个交易日下跌523个基点,盘中跌至1月4日以来最低点6.8819。
这一市场波动让上述财务总监格外忙碌,由于年初企业设定的远期结汇(将美元换成人民币)最高执行价格在6.85,若企业按这一价格结汇,将承受200多个基点的汇兑损失。13日当天,这家外贸企业的负责人多次催促财务总监赶紧结清所有远期结汇协议,按照市场价格结汇“多赚人民币”。
多位银行外汇交易员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直言,相比海外投资机构与银行的谨慎操作,企业一系列紧急购汇、调低远期结汇价格等避险行为,主导了当天人民币汇率大跌行情。
“多数海外对冲基金担心中国央行可能干预汇市导致自身沽空策略认赔出局,因此并不敢贸然加大人民币沽空头寸。反而是部分进口企业持续加大紧急购汇操作,以减少汇率下跌引发的财务压力。”一位国有银行金融市场部交易员透露。
他认为,尽管中国和美国贸易前景存在不确定性,但企业一味任由汇率涨跌开展“随波逐流式”操作,反而可能给自身带来较高的汇率风险。
外贸企业紧急避险潮涌
在嘉盛集团亚洲首席技术策略师Kelvin Wong看来,5月13日人民币汇率大幅回落,很大程度受到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率先跳水冲击。
“在中国和美国贸易前景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多数海外投资机构对看涨人民币汇率持谨慎态度。” Kelvin Wong分析,而且5月至今北向资金从A股市场净流出174亿元人民币,以及今年前4月隔夜国内企业债券违约金额同比增加240%达到392亿元,制约了海外资金追求国内高收益债券的热情,部分激进海外投机资本转而尝试沽空离岸人民币汇率。
令市场意外的是,离岸汇率盘前跳水下跌,迅速激起了一股外贸企业购汇潮。
一位香港银行外汇交易员透露,从13日开盘起,越来越多位于香港的中资外贸企业紧急购汇需求急速升温,一度出现抢筹美元状况。究其原因,一是外贸企业担心中国和美国贸易不确定性令人民币汇率承受下跌压力,纷纷采取紧急购汇措施锁定较低汇兑成本;二是中国可能对美国进口商品加税进行反制,部分进口企业担心未来需筹集更多美元支付进口费用,因此加大美元购汇需求。
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直线下跌,拖累在岸人民币汇率,甚至出现恶性循环,越来越多外贸企业紧急购汇避险,触发当天人民币汇率跌幅不断扩大,并吸引部分持有美元头寸的出口企业在离岸远期外汇市场加大人民币汇率空头头寸,套取汇率下跌超额收益。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多方了解到,部分出口企业当日在离岸远期外汇市场购入1个月期、执行价在7.0-7.05的人民币汇率沽空期权。
“相比以往,这些外贸企业的态度谨慎了很多。他们认为人民币汇率现阶段将保持在6.9-7.0之间,但不排除极端状况出现,可能跌破7。”上述外汇交易员称。
海外基金对沽空套利心有余悸
相比外贸企业紧急购汇避险“放大”人民币汇率跌幅,海外对冲基金与大型资管机构对沽空人民币获利显得格外谨慎。
一家美国对冲基金经理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按照13日人民币汇率逾500个基点的跌幅,当天其实是波动性套利与沽空获利的好机会,但基金交易团队选择观望,原因是去年不少对冲基金吃过同样的亏。
“去年下半年众多对冲基金也是借助中国和美国贸易摩擦升级题材沽空人民币套利,但中国央行数次向空头喊话,导致当天汇率大幅反弹,吞噬了沽空策略创造的大部分利润。”上述对冲基金经理透露,因此当13日离岸人民币汇率逼近6.9时,其所在交易团队反而异常谨慎,不做任何“火中取栗”式沽空套利。
不过,外汇市场不乏激进大胆的投机者。
多位香港银行外汇交易员透露,13日一些老套路的沽空策略再度重现江湖,比如部分海外机构按周借入离岸人民币头寸直接沽空,打算趁市场情绪波动与企业紧急购汇避险潮时“浑水摸鱼”。
此举无疑是“刀口舔血”,一方面当前香港市场人民币拆借利率(LIBOR)并不低,若人民币汇率单周没有1.2%-1.5%的跌幅(按照两倍资金杠杆沽空估算),这些投机资本未必能获得理想回报;另一方面若中国央行再度抽离离岸市场人民币流动性,抬高资金拆借成本与沽空成本,他们就会迅速离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