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债券开闸在即聚焦40%上限“红线”
私募债券开闸在即聚焦40%上限“红线” 更新时间:2010-9-15 6:09:54 所谓私募债券,又叫非公开发行,是按照特定制度安排针对有限数量的特定投资者发行的债券。其发行手续简单,发行范围小,通常不需要向主管部门和社会公开资料信息,转让时会受到限制。作为银行贷款的补充,私募债券是一种有效的资金来源。 第四次金融工作会议召开前夕,酝酿多时的私募债券发行,正迅速进入监管机构议事日程。
一位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投资银行部负责人9月13日向本报记者透露,早在8月底,一份名为《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私募发行规则》的规范性文件,已由央行下属的交易商协会下发到各相关金融机构。目前该行正在积极为可能推出在即的私募债券发行试点做准备。
“目前操作性文件已出,但具体的试点方案尚未公布,各家银行都想抢一抢。”这位负责人说。
此举意味着,继2005年短期融资券和2008年中期票据推出之后,债券市场制度建设方面又将迈出一大步,即改变目前债券市场单一依靠公募市场的“一轮驱动”局面,在发行方式上引入私募发行,进而形成公募与私募市场“两轮齐转”的局面。
所谓私募债券,又叫非公开发行,是按照特定制度安排针对有限数量的特定投资者发行的债券。其发行手续简单,发行范围小,通常不需要向主管部门和社会公开资料信息,转让时会受到限制。作为银行贷款的补充,私募债券是一种有效的资金来源。
“我们希望私募债券能够尽快推出,这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中国目前间接融资比例过高的格局,对推动利率市场化也大有裨益。”一位股份制银行高层表示,“既然发债成本要显著低于银行贷款,又没有上限的话,那谁还愿意多去银行贷款?”
焦点:能否突破“40%”天花板?
市场各方普遍对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