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圈蓄劲待发探讨社交网站商业发展模式

金融圈蓄劲待发 探讨社交网站商业发展模式

金融圈蓄劲待发 探讨社交网站商业发展模式 MBAChina   中国商人期刊网 讯:随着科技的发展,交通、通讯极度发达,地球村的概念已经普及,全球化正越来越成为现实。不过需要说明的是,这种全球化的交流更多是宏观意义上的,是文化的、商业的乃至政治的交流,而非个人的。连通世界自大航海时代就已经开始,但是真正连通世界上的每一个独立的人的,还是互联网。

SNS概念的提出者说:“一个人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6个,也就是说,最多通过6个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同样,有研究显示,一个人一生的社交范围平均在50个人左右,也就说一个人活一辈子,真正能叫上名字说出对方详细信息的也就是50个人。在互联网发达之前,这一社交的瓶颈一直都无法突破。

原因并不复杂,传统的社交中,和人交往的成本太高,金钱、时间、精力乃至感情等等都是必然要付出的代价。首先,一个人不可能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认识陌生人中去,生活、工作的压力已经让现代人不堪重负。其次,一个人也不可能亲自走遍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交通的发达并不能打破一个人生活范围的限制。

“互联网恰好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打破社交瓶颈的可能,不需要花费金钱,不需要特意花费时间,也没有地域的限制。以低成本来扩大社交的范围,这就是网络社交的意义所在。”国内垂直于金融领域、定位在高端人才社交圈的职业社交网站金融圈网的负责人分析道。显然的,这对于人类的社交生活来说,这无疑是一场革命性的颠覆。SNS的产生是必然的趋势,网络社交的影响力决不止于网络,而是深刻地辐射着现实生活。

对于普通人来说,在网络社交中加强和旧友新知的联系,认识更多自己想认识的人,实现自己的目标等等。但对于社交网站来说,一切都不是他们所追求的,社交网站追求的当然还有利益。社交网络将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一项无处不在的功能,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可以成为一种商业模式。

我们知道,网站的盈利途径无非两种,一种是广告,一种是付费服务。付费服务暂且不说,SNS显然并不适合付费服务。剩下的只有广告,而现实则是,不管是国外还是国内,不管是微软还是搜狐,在SNS的广告上基本都以败北告终。早有经济学家断言,SNS并不适合成为商业模式。

社交网络的情况与电子邮件类似。谷歌联合创始人塞吉·布林曾经公开承认,谷歌的社交网站广告位整体上存在问题,而且难以商业化。谷歌此前同新闻集团旗下社交网站Myspace签署了广告合作协议,而且拥有自己的社交网站Orkut。就目前来看,这两家社交网站都没有给谷歌带来利润。很明显,社交网的确是消费者想要的东西;但它们却也的确无法为经营者带来预期的收益。SNS陷入了一个难以解决的商业困境。对于未来SNS的发展方向,是否适合走商业模式,仍然需要探讨,有待时间的验证。

三维测量仪

影像测量仪器

测量光学仪器

影像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