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几十十年突飞猛进的城市大拆大建中,很多具有文化价值和文物价值的建筑被推平了,这里也包括一些具有中国北方民居特征的建筑。
值得庆幸的是,极少部分这样的建筑,被有意无意的保留了下来。下面,我们一起到这些地方去看看。
河南路 60号
和平区的河南路,过了哈密道向东走,靠道路右边的是座三层楼,通往胡同的门牌是河南路60号。穿过60号那两扇厚厚的大木门,看到右边通往二楼的拱券门。再往前走,靠胡同尽头的左边,发现一个极具华北地区民居风格的门洞。结实严谨的门框上有四个接近圆形的“户对”,门框两边是一组抱鼓石,抱鼓石的花纹雕刻的很精美,只是上面的石狮子已经被凿掉了一大部分。走近院落,但见二层建筑四面中的三面都是眀廊,眀廊檐部璎珞木雕,还有围廊支撑木,大都保存完好。只是,前几年来时看到的这颗粗壮大树,不知什么原因,枯死了。居住在这里的一位老者说,这里以前是一个有钱人的大院子,1949年以后就成为铁路系统的职工住宅使用了。
河南路福甡里
河南路过了锦州道,有个胡同是福甡里。胡同口上方的砖雕胡同名《福甡里》是胡同建造时期留下的。胡同的三号院,高高的青石台阶上是厚厚的大木门。走近院子,看到二层建筑的墙砖,还有层间的水刷石,都完好的保留着。靠右手还有一个大木门,推开门的迎面是木质影壁,沿左手的台阶走近里院,迎面是这个宅院的正房。回到胡同,抬头望去,看到墙上的老‘铁把锯’、老灯、老“瓷别子”。据说,这个胡同过去是一位刘姓人家建设的。现在住户不多,到这里探访时,只要不喧闹就没有问题。
新华路济厚里
新华路上有个不起眼的胡同是济厚里,它是1920年由杨柳青石家后人、金融家石松岩与合伙人建房而成里巷,取名“济厚里”,意在企盼资产雄厚。济厚里为二层砖木结构的楼房,济厚里五号是对着胡同口的最后一个门洞,坐东朝西。进门有一个封闭前廊,内为四合院格局。二层有外廊,中西合璧风格。“民国四公子”之一的张伯驹(其他三位:张学良、溥侗、袁克文)。张伯驹在天津曾有过三处住所,其中之一就是济厚里。张是为文化奇人,张在书画鉴藏、诗词、戏曲和书法方面均有诸多建树。
锅店街宏济里
走近老旧的锅店街不远,靠北面有一个安静的胡同叫宏济里。这条胡同的右手是翻盖的平房,左手方向是一大溜青砖二层老房,这都是瑞蚨祥鸿记的房产。靠外边的院落,一号门曾做过生产单位和仓库,是仓库。一号门
前面的小门一直是锁着的,估计与一号门或是三号门院是相通的。
靠里边的三号院据说是当时瑞蚨祥招待客人所用建筑。走近这条窄窄的胡同,给人强烈的视觉震撼,就是高高的青砖墙,还有布满墙上的电线桥架、老瓷别子,还有完好如初的墙体底部的“防碱石”。这个院子虽然看不到高台阶和大木门,也看不到“门当户对”和门房,但从三号院中规中矩的布局,还有保存完好的建筑门窗的木质框架,我们可以认为这是一处比较标准的中式院落。
鼓楼东街徐家大院
位于天津鼓楼东街的徐家大院,是过去英商麦加利洋行买办徐朴庵的宅邸,现在是老城博物馆。这座建于民国初期的建筑,具有典型的中国北方民居建筑风格,青砖、硬山顶,整体建筑坐北朝南,中轴线由三套院落组成,东西侧配有箭道,门楼及樨头砖雕精美,为当前数量不多的保护比较完好的中式建筑。踏上高台阶,大门两侧有抱鼓石,抬头看见四个户对。可能是这座建造时期是清朝没落的年代,没人在乎在建造新院子时的所谓“门当户对使用的等级要求”。一般的有钱人家,就可以按喜欢程度,或做两个“户对”,或做四个“户对”。
这个完全的中式三进四合院,现在所展出的旧年代天津人的家具陈设、民风名俗,内容很丰富,建议大家去看一看。
三纬路宁家大院
位于南开区三纬路和二马路把角处的宁家大院,是上个世纪初期任天津商务公所总董宁星普的宅邸。这座建于上个世纪初期的豪华宅院占地将近15000平米,用青砖围绕的高大围墙里,是一个三进四合院,东侧有箭道和附属院落、西侧有假山、水池、花园。整体建筑为中西合璧设计,但它的正门的门楼则是纯正的中式设计。精美木雕和砖雕的门楼后,有过去只有三品朝官府邸才能有的四个“户对”,下面的“门当抱鼓石”的花纹还清晰可见。进这个院子,要征得门卫的同意。其实,在它高大的围墙外转转也是个很好的体验。
在天津市区,除了上述这几处中式院落,其它地方还有几处。特别是在杨楼清古镇,石家大院、安家大院等十七处新修复的中式院落,也值得去看看。现在正是春季外出观光、赏景游玩的好季节,大家不妨约上三五好友,到这些留存不多、十分珍贵的、可以与历史对话的地方去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