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浙江绍兴人,我国近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民主战士,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是20世纪的中国文化的巨人,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在小说、散文、杂文、诗作、翻译、古籍校勘等多个领域都有巨大贡献。从学生时代就被鲁迅的作品《狂人日记》、《阿Q正传》、《孔乙己》、《祝福》、《呐喊》、《彷徨》等所吸引,这次来鲁迅的故里绍兴目的之一就是来看看鲁迅当年的故居、祖居、三味书屋、百草园等鲁迅生活过的地方。
鲁迅早年生活的故土,是绍兴市区保存最完好、最具文化内涵和乡土气息浓郁的古城历史街区,这是一条独具江南水乡风情的历史街区,青石板铺就的路面两边,粉墙黛瓦,竹丝台门(黑漆竹丝大门,俗称“竹丝台门”)的古建筑依次排列,一条小河从街区流过,最具特色,也是绍兴特有的乌篷船在河上轻轻划过,古街上鲁迅祖居、鲁迅故居、百草园、三味书屋、寿家台门、土谷祠等建筑,及鲁迅笔下风情园、咸亨酒店等穿插其间,将鲁迅作品中的一些场景鲜活地展现在人们的面前,让人能立体地解读中国近代大文豪鲁迅所叙述的生活场景。
我们首先来到了鲁迅的祖居(周家老台门),周氏家族在绍兴曾是名门望族,当时,周家一共拥有三个台门,鲁迅祖居是最早拥有的一个台门,因此也被称为周家老台门。这座建于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的鲁迅祖居,因是鲁迅祖辈世居之地而被称为周家老台门,它是绍兴目前保存最为完好的清代建筑。是一座江南典型的官宦人家住宅,坐南朝北共四进,砖木结构,粉墙黛瓦,花格门窗,石板地面,显得十分气派。
鲁迅祖居共有四进,沿街的第一进俗称“台门斗”,建有头门、仪门。头门是六扇黑漆竹丝大门,檐下隶书匾额“鲁迅祖居”,接着便是仪门,左右各有耳房,仪门上方悬挂着一块蓝底金字的“翰林”匾。周氏家族在绍兴400年的历史中,属鲁迅的祖父周福清获得的官位最显赫,因此当时在三个台门的门楣上都挂有“翰林”匾,以彰显了周家当时显赫的身份。
第二进为德寿堂,在绍兴俗称为“大堂前”,是鲁迅祖居中的主要建筑,“德寿”取积善有德、福禄长寿之意。大堂是周氏族人的公共活动场所,以作喜庆、祝福和宴会宾客之用。德寿堂原名宁寿堂,为了避清朝道光皇帝的年号“宁”之讳,改为德寿堂。
第三进——香火堂,是拜祖先和办丧事的场所。中央上方“德祉永馨”(意指德行和福气源远流长)匾下中间挂有鲁迅祖父和两位祖母的神像。两壁上挂着鲁迅祖父周福清的治家格言《恒训》,是周福清对自己一生治学和为人处世的总结。香火堂左右各有一间,左边为客厅、餐室,右边为佛堂、客房。
第四进为座楼,是周氏家家的主要生活住宅区。布置分主卧房、男、女幼童房、少爷房、小姐闺房、书房、绣房和沐浴房,以及厨房、佣人房间、仓库等各厢房。卧室虽不算华丽,但木雕,金漆十分精美,衣柜、箱柜、衣架、盥洗架等物品一应俱全。厨房在走廊的另一头。很大,是传统的大灶头,殷实的周家吃饭的人也多。
鲁迅祖居前后共有四进,各进之间由走廊连接,即使下雨也不妨碍前后走动。二进之间形成方形天井,中间点缀假山、草木等小景,稍大空间均设有石池,装满清水,疑为防火之用。整座大院布局周密、严谨,极具中国的古民居的特色,也充分显现出鲁迅祖家的殷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