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重组背后:应对新血统竞争者
索尼重组背后:应对新血统竞争者 MBAChina 面对新血统的竞争者和全球经济衰退的双重压力,索尼被迫重组架构并更换管理团队
随着经济的急剧恶化和日元的持续升值,索尼在主战场上严重受挫——其海外市场遭受了需求的急剧缩减。这一次,该电子业巨头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
索尼预计,今年损失将达30亿美元,这将是索尼自史以来的最大年度亏损。由此将引发1.6万人的大裁员,和大量的工厂关闭。
在此背景下,索尼不得不提高警惕,加快4年前已开始的转型步伐。2009年2月27日,索尼公司公布了“大重组”方案:成立两大新业务集团——网络化产品与服务集团、消费产品集团,同时宣布董事长兼CEO霍华德·斯金格接替中钵良治出任总裁。
“大重组”和人事变动的宣布,意味着索尼把扭亏为盈的重任成倍地压在了斯金格肩上。
这位67岁的、威尔士出生的前新闻记者,在2005年7月成为索尼首位非日本血统的CEO。如今,这位继任总裁将全权管理公司较低迷的电子业务运营,并强化对公司的控制。
在4位志同道合的年轻同僚的协助下,他不仅要努力使其旗舰电子业务重获盈利能力,还肩负着使索尼产品更加国际化的重任。
斯金格在新闻发布会上说,“我们不得不面对两大挑战,一是全球经济衰退,是我们必须做出重大调整,二是我们的竞争环境变化了。新出现的竞争者无处不在。”
“消费者想要应用开放技术的产品,它得多功能,能连线网络。他们要丰富的消费体验,能和别人分享,还要环保才行”,斯金格说。《金融时报》对此评论指出,索尼此次重组旨在使索尼更好地发展线上产品和服务。
但《华尔街日报》却认为,因为索尼面对的是新血统的竞争者,诸如微软、苹果和思科这样的技术公司,在软件和网络上非常专业化,他们用更人性化的网络、便于使用的产品挑战索尼。这类公司自己不建工厂,而是使用低成本的合同制造商。正鉴于此,索尼必须对电子业务进行换代改造。
“索尼要想再攀利润高峰就必须有大动作,比如撤出竞争失利的产品区域。索尼在许多产品线都需跟进市场,包括电视、电玩和数码音乐播放器。”《纽约时报》认同一些分析人士的看法。
自2005年上任以来,斯金格就毫不掩饰其将索尼做成顶尖电子品牌的野心,他一直把苹果视作主要竞争对手,《日经产业新闻》评论说,为了强调索尼的技术和产品优势,它很可能专心发扬其传统优势,而不是复制苹果的发展战略。
而此前负责电子业务的中钵良治,他计划四月卸任并转任公司副主席。分管产品安全与质量,以及环境问题。这意味着他将离开决策层。
那么这次索尼的大动作,是否会波及中国区?中国业务是否会被重组?
对此,索尼中国有限公司公关部高级经理姜京源指出,索尼中国的业务不会发生重大的调整,他举例指出,重组方案的大动作——将游戏业务并入新组建的集团,但游戏业务并没有进入中国,所以中国市场不会有大的影响。
(外媒翻译:彭莹 责任编辑:曹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