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金市武阳镇石阔村、赣州市于都县新陂乡庙背村、上饶市余干县枫港乡白家圩村,它们是江西这块红土地上普通的村庄。2012年以来,方大特钢因一份特殊的使命和情结,与这三个村庄的命运交织在一起。
钢铁人进村扶贫
武阳镇地处瑞金西南部,由于自然、历史等多重因素影响,苏区时期为苏区政权建立提供坚强保障的“粮仓”发展相对滞后、基础设施薄弱、当地的百姓仅仅能“吃饱”。
如何帮扶老区振兴发展,如何带领老区人民脱贫致富、走向幸福生活?一直是党中央和江西省委省政府高度关心的问题。2012年党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为赣南这片红土地送来了实实在在的好政策;江西省决定每个县有一个省级领导定点扶贫、一个有实力的省直部门帮助扶贫、一个重点企业参与扶贫,大力实施扶贫攻坚战,支持革命老区加快发展,特别是扶持中央苏区县加快脱贫。
2012年方大特钢定点帮扶国家“十二五”贫困村瑞金市武阳镇石阔村,成立定点扶贫工作领导小组,设立扶贫办公室,派人员驻村扶贫。
摸“贫脉”、拔“贫根”,三年中方大特钢精准发力——
多渠道帮助争取约1500万元资金,改善村民的住房及环境;协助村委组建了粮食、金银花等6个合作社,帮助村里发展有特色、可持续的农业产业化经济。而且,捐资73万余元用于村小学的校舍改造及设施添置,将曾经的“一个旧的四合小院,简陋窄小,全校12名教师挤在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办公室里办公,一遇暴雨房顶就会漏雨,室外下大雨,教室下小雨,有时雨水甚至会倒灌进教室”的石阔小学,建设成教师、孩子引以为自豪的方大石阔村小学:“我们的学校是瑞金市建得最好的乡村小学,有宽阔的操场、整洁的校舍、崭新的桌椅,校园环境真美”。
石阔村村民陈香洋过去一直就想从事电焊工种,可投师无门。方大特钢与江西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建立结对帮扶联系点,让他不但圆了从事“电焊工”的梦想,而且因为有了技术,开办了铝合金门窗制作店,找到了一条脱贫致富之路。类似陈香洋的村民还有4、5户,获得特种职业操作证9本,有的村民还通过培训拿到了电焊、电工双证。
“输血”又“造血”,“扶志”又“扶智”。三年后,昔日贫穷落后的山村成功脱贫致富,村里变得干净整洁了,家家都住上了干净、明亮、气派的楼房。方大特钢因此连续三年被江西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评为“帮扶贫困村工作先进单位”。
扶贫攻坚再接力
赣州是江西脱贫攻坚的主战场。赣州大多数县属于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覆盖面较大。据2015年统计,全市970万人口中,农村贫困人口仍有70万人,所辖18个县市中,有11个贫困县,贫困发生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被列为国家“十三五”贫困村的赣州市于都县新陂乡庙背村,山地面积是耕地面积的两倍多,主要农作物只有水稻、花生、脐橙等,村民们养殖猪、牛、鸡、鸭等,但基础设施薄弱,农田灌溉设施欠缺,只能“靠天收谷”;全村507户2073人,贫困人口达85户349人,因病因残致贫的有193人。脱贫任务十分艰巨,村干部和村民们对脱贫一开始都底气不足。
扶贫书记带着村干部和贫困户代表到上一轮扶贫点——石阔村去考察学习,帮他们找到脱贫“摘帽”的信心和方法;开展油茶、油菜、养殖等种养技术培训,并建立藏书 1000 册的村级综合文化活动室,引导贫困户学技术,增强贫困户自主创收的能力;与江西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建立结对帮扶联系点,解决低收入家庭子女读书难题,让村里的年轻人学到摆脱贫困的本领和技术;仔仔细细做好农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摸底登记,尽力把贫困群众“保起来”,并为村级建设争取到一笔又一笔资金……
2015年夏天,南方持续高温干旱天气。庙背村受此天气影响,造成7、8月份水稻“双抢”时严重缺水,水稻受灾面积达800亩,受灾农户430户。而往年遇到干旱天气,也曾因有水利渠但没有水源,农民只能“靠天收谷”。对此,方大特钢组织专业人员实地调研考察和论证,在政府拨付了50万元扶贫资金的基础上再捐资15万元,帮助村里修水利渠,实施双江河水利渠引水项目。项目实施后,彻底解决了农田水稻干旱灌溉问题,高标准农田建设也获得了丰收。
脱贫摘帽关键在产业发展,只有产业发展了贫困户脱贫才有盼头。于是,庙背村成立合作社,发展“一村一品”产业,土地流转500亩后种植蔬菜。后来,又创建赣南七星中药材产业基地,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发展中药材种植产业,仅一期工程年产值就可达500万元,带动周边贫困户年均增收约5000元。
又是一个三年。庙背村危旧土坯房、道路交通、安全饮水等突出民生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村民们的钱袋子鼓起来了,生活条件大为改善。庙背村贫困户黄荣贞,通过政府贴息贷款,种植了150余亩的油茶和脐橙也喜获丰收。大家都开心地说:“有了党的好政策,有了带头人,我们不会在奔小康的路上掉队了!”
第三张扶贫成绩单
湿地公园,住着四只绚丽多彩的孔雀,它们或发出阵阵祥鸣,或悠哉地闲庭信步,成为生态森林旅游式工厂又一新的景致。
这四只孔雀均来自定点扶贫村——江西省上饶市余干县枫港乡白家圩村,村民们以赠送自己养殖的孔雀,对带领村民脱贫致富表示感恩。2019年4月28日,江西省人民政府作出关于同意会昌县等10个县(区)脱贫退出的批复,上饶市余干县位列其中。
枫港乡白家圩村下辖10个村小组,农业人口1236户4924人,其中贫困户254户913人。这个村贫困人口数占全乡 20多个行政村的八分之一,是全乡贫困户最多的村,也是脱贫攻坚最艰难的村。虽然,村里人在努力脱贫,但直到2017年该村脱贫攻坚工作仍在全省排名倒数第一。
使命在肩,初心如磐。已帮扶石阔村和庙背村等两个贫困村脱贫。2018年,“接单”白家圩村,努力为该村挖掉“贫根”提供科学系统的帮扶。马锦彪再次出征,到白家圩村实施驻村扶贫,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脱贫致富“好方子”运用到白家圩村。
白家圩村是一个有 10个自然村的大村,村与村之间最远相距 3、4公里。马锦彪带领村干部们放弃休息时间,每天来回穿梭在各自然村和各贫困户之间,把党和国家的扶贫政策宣讲到位,把建档立卡资料收集齐全、核对到位,把每家贫困户的基本情况熟记于心。
“村里的危房得拆除”“村民们的厕所需要改为水冲式”“得为村里安装自来水”“白家圩刘家村小组还需要一个村民活动中心”……他们将贫困户家的点点细节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更付诸于改善的行动中。
为该村资助8.6万元,改造厕所,资助172户村民完成厕所改造,帮助村民改善生活居住环境。并且,每个自然村都聘请一名保洁员,负责整个自然村的卫生打扫、垃圾收集等工作,确保环境卫生达标。
“改造完后,厕所不再臭烘烘的了!”村民刘大爷高兴地说。
为拓展贫困户的生财渠道,增加贫困户自身的“造血”功能,方大特钢积极调动贫困群众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主体作用,激励贫困家庭户户有产业、人人有干劲。
2018年,白家圩村成立“华惠特种养殖专业合作社”,50户贫困户贷款15万元,在徐家村小组山边搭建4000余平方米的厂棚养殖孔雀。身残志坚的村民何小平,养殖的肉鸡购买订单不断。徐文高的60亩鱼塘里鱼儿雀跃,池塘边的5000只鸭子羽翼已丰。村民们正用勤劳的双手在田块成型的“开心农场”,按照自己心中的蓝图,打造幸福生活。
悠悠信江边,美丽而宁静的村落,花木如洗,万物清新,村民们新建的一幢幢民居整齐地排列开来。在白家圩村的扶贫工作中,上交了一张靓丽的成绩单——枫港乡“零问题”脱贫,脱贫成绩在全县排名第一,扭转2017年白家圩村在全省脱贫工作排名倒数第一的局面。
村里养的蓝孔雀长大了,原本计划年盈利50万元以上,但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计划。“我们已将孔雀养殖转型为野鸡养殖,目前已养3000多只野鸡,其中母鸡100多只。”马锦彪清楚身上的重担。
三个村庄,九年时间,在脱贫攻坚战中坚持“扶智扶志”“造血式”扶贫,以系列“组合拳”使得定点帮扶的贫困村全面脱贫“摘帽”,让村庄焕发出蓬勃生机。(罗霞)
来源: 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