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丹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广袤的成都平原边缘,那么白塔无疑是这颗珍珠里最闪耀的部分,它的光芒从隋开始绽放,穿越了漫长的时空,依旧光芒夺目。
丹棱白塔是四川境内现存时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密檐式砖塔,塔内设有蹬道,游人登塔顶可以饱览丹棱县以及连绵起伏的总岗山风光,因其造型和建筑结构与西安小雁塔极为相似,故有着丹棱“小雁塔”的美誉。
本期探秘·发现,就请读者跟随记者的脚步,一起去丹棱了解白塔的前世今生。
——————————————————————————
一种传奇:那些流传久远的故事
在丹棱县城区西门口,有一座白塔,穿越千年风雨依旧屹立不倒,有关白塔的来历一直以来众说纷纭,其中,修建白塔是为了“镇水避灾”流传得最为广泛。
众所周知,丹棱县城的地形非常奇特,它两面靠山,中间总是有一条河,整个城区就像个竹筏子。相传很久以前,每到洪水季节,丹棱都要发一次大水,从总岗山脉流下来的水要将大街小巷淹没,造成沿河居民的生命财产损失无数。为了解救黎民百姓,龙鹤仙女托梦给丹棱老百姓,说丹棱城像是一个竹筏子,水一大就会被冲走,如果在城的上游台地上修一座塔,才能保住丹棱城。
根据龙鹤仙女的指示,丹棱老百姓很快就修建起了一座塔,没想到却惹恼了争强好胜的龙王,它不相信有了塔,大水就冲不走丹棱。于是,龙王鼓动水族,四月涨桃花水,五月发沙水,大水涌向了大街小巷,漫过了南门桥,丹棱城中的老百姓只得连夜搬往笔架山、龙鹄山躲避水灾,老百姓的哭叫声惊动了龙鹤仙女。龙鹤仙女采来龙鹄山之竹,飞身立于白塔之上,拨下青丝作鱼饵,垂钓龙王。龙王老眼昏花,把鱼饵看作宝一口吞下,被仙女钓了起来。龙王一离开水就成了旱龙不能推波助澜,顿时河水一下子退去了三丈,仙女将钓起来的龙王一甩,大水又退去了三丈。龙王赶紧求饶,请仙女放它一条生路,不再发大水了。龙鹤仙女这才放了龙王。从此,丹棱每年的洪水从来没有淹到白塔。丹棱有了白塔,也免除了水患之忧,而丹棱人为了报恩,就将此塔命名为白鹤寺塔,久而久之被人们简称为白塔。
经历千年风雨的丹棱白塔。
由于白塔在建筑上的工艺极为考究,且历经千年风采依旧,当地人也相信白塔是古代官方修建的。因为塔在古代是一个地方重视教育的标志,同时也是儒家用来兴文运的一种建筑形式。传说终究只是传说,但丹棱白塔确实是丹棱历史的见证,也是丹棱县城繁荣的象征。文献记载,自隋开皇十三年丹棱建制设县,至今已是一千多年,丹棱确是人才辈出,因历代中进士者多达125人而享有“才子之乡”的美誉。
一种惊叹:造型媲美西安小雁塔
翻阅史书,白塔始建于隋,中兴于唐,仅比我国时代最早的密檐式砖塔嵩岳寺塔晚230年左右,是四川境内现存时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密檐式砖塔,距今1100多年了。
据《四川通志·舆地》卷四十三记载:“《明统志》:白塔寺在丹棱县治西,旧名白鹤,唐大中末建,内有浮图,宋重修,苏轼为记,永乐初改今名”。另一种说法是建于隋代,据《丹棱县志》(民国十二年版)《佛寺》记:“白塔寺古刹也……寺左浮图一座,高耸云霄,建于隋仁寿年间”。后据专家考证:“此塔外十四级内四层,不合佛塔规矩,且顶部蹬道似未到尽处,颇疑似曾经折断,后代大修成如此模样”。“此塔行制与大理崇圣寺塔和彭山龙兴寺塔等相似,殆亦唐代,而内部宋式斗拱和盘陀蹬道是后代补修的”。因此,大多数专家认为:“丹棱白塔是可能建于唐而后代迭经改造,犹保留唐塔风格的古迹”。从塔刹中段上铸有“道光十二年十月谷旦”和下段铸有“佛、万历乙巳年十月廿立”等字样看,也说明明清时代亦经过多次修补。难能可贵的是,丹棱白塔竟能历经沧桑风雨千年依然屹立不倒!
白塔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
为了感受白塔的风采,5月12日,在丹棱文化人的带领下,记者才有机会近距离观察丹棱白塔,虽说丹棱白塔附近都是现代化的建筑,它却神形兼备,一瞬间就能让人有穿越千年之感。
仔细观察,丹棱白塔分为塔基、塔身和塔顶三部分,通高27.5米。塔基面是四角形,束腰须弥座,座上塔基周围有石栏杆,基座的正面设踏步五级,外砌雕砖。图案有力士、飞天、飞雁、帷幔、花卉等。塔身为正方形,塔形玲珑秀丽,为密檐式结构建筑,塔壁不设柱,每层砖砌出檐。塔身第一层底边每方宽6.02米,宽度自下而上逐渐递减,愈上愈窄,全部轮廓呈现出娇媚舒畅的锥形形状,造型优美,比例均匀。
塔下精美的石雕依然完好。
第一层以上,每层之间的距离特别短且没有门窗,塔檐紧密相连,好似重檐楼阁的重檐。塔在7级以上逐级微向里收,塔内仅5层,底层心市顶装有砖砌五铺作斗拱八朵,以承拖叠涩构成的天花,壁上原来有腊梅数朵,底壁有浮雕一幅。二、三、四层不装斗拱,第五层不设心室,原有彩绘和佛像。更为奇特的是,塔无台基和基座,塔身直出地面,正方底开有拱门一道,以上各层次均开有梯形楣,人字型楣的真窗或假窗,层间叠涩为檐,每级檐角原悬风铃,风来必响,素有“白塔钟声”的美誉,历代被列为“丹棱八景”之一。
一种希望:登高远眺风光无限好
千百年来,丹棱白塔走过了时光长河,静静地守护着丹棱这片土地,也见证了这片土地上的风云变幻,自然也成为了丹棱人心中的“守护神”。自古以来,塔就有着望远的优势,在过去,丹棱还没有用钢筋混凝土修建的大厦时,白塔就是丹棱最高的建筑物,且每一层的风景都不一样,东面可以看到宏达朴素的古城墙、北面有秀丽的龙鹄山、西面是风景如画的梅湾湖,南面是造型独特的笔架山。因此,每年的大年初一,丹棱人就会不约而同地前往白塔,登高望远,感受别有一番的乐趣,同时也祈祷来年能收获好运。
如今的白塔在周围现代建筑的衬托下更显古香。
由于白塔造型奇特,与西安小雁塔极为相似,雄伟高大,造型优美,在蓝天白云的映照下,更是显得英气十足。或许,正是被眼前白塔的神秘色彩所吸引,眉山不少文化名人都曾前往丹棱城西观塔、登塔、咏塔,留下许多赞美诗篇。彭端淑云:“塔势壮城西,迢迢入宵汉。钟声出上方,清越随风远。唤醒梦中人,回头思彼岸。” 登塔的习俗一直延续到了新中国成立前,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丹棱人渐渐遗忘了登塔望远的习俗,白塔也走向了落寞。
虽说,丹棱白塔不见了往日的热闹繁华,但它的风采并没有因此而消失。一次偶然的机会,四川省著名古建筑专家李显文考察丹棱白塔后撰文称“丹棱白塔不愧为巴蜀密檐式砖塔中的精品”。专家们的考察,也引起了省文物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多次拨款进行维修。1954年维修时,塔身表面增加了一层白色泥皮。1987年维修时,被盗塔基部分雕砖和蹬道上的雕砖得到了修复,工程还包括了清除杂草,粉刷塔身,整修塔顶。让人惊喜的是,在这次维修的过程中,人们意外地发现一部分白塔的制作工艺,也许不少人都会好奇,古时候没钢筋水泥,白塔是如何屹立千年不倒的,其中很大的一个原因是修建白塔的浆口泥非常具有丹棱特色,用了当地特有的白散泥,外加猪毛搅拌而成,黏性非常好。
2001年的一次修缮,为丹棱白塔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当年,白塔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省财政厅拨出专款修复塔基四周的浮雕护廊和踏步。维修过程中,意外发现了铭文砖、陶罐、陶佛、青花瓷碗等文物,同时发现了一条类似古代排水的通道,有专家猜想,这个通道“会不会就是通往塔下地宫的走廊呢?”
如今,丹棱白塔跻身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不仅是对其价值的肯定,更将是它重生的机会!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丹棱白塔不仅能重新得到修缮,更能重获生机,让生活在现代的人们也能体验一把登高远眺,赏丹棱风光的无限乐趣!
网易微博 腾讯微博 搜狐微博 新浪微博 QQ空间 凤凰快博 人人网 人民微博 新华微博 ms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