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1、织金县板桥乡 核桃树长势良好 经果林基地初具规模2、织金县板桥镇:满棚尽带“黄金甲” 土地流转富农户3、立天医药健康产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吴学勇: 让玉竹成为群众致富金“药”匙
织金县板桥乡 核桃树长势良好 经果林基地初具规模
3月3日,笔者在织金县板桥乡中心村加夸组看到,当地群众正在对刚种下的核桃苗进行管护,呈现出一片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该乡种植的4900亩核桃已初具规模。
该乡农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介绍说,从2011年开始,该乡就把核桃种植作为调整产业结构、改善生态环境、农民增收致富的一项重要产业来抓,为加快推进核桃产业基地建设,该乡把境内的中心村、箐龙村、兴发村、富阳村道路两旁山地作为核桃产业长廊发展的重点区域进行打造。目前,该乡核桃种植已经覆盖了8个行政村36个村民组,种植面积达4900亩,核桃产业发展初具规模。
据了解,核桃的投产期为3至5年,亩产可达80公斤,按市场价估算亩产价值可达3200元以上。届时,4900亩核桃将会为当地群众带来超过1500万元的经济价值,成片的核桃林将会变成群众增收致富的“摇钱树”。
织金县板桥镇:满棚尽带“黄金甲” 土地流转富农户
近日,走进织金县板桥镇白果村菊花种植基地,可谓是“满棚尽带黄金甲”,一个个大棚仿佛透着光。据悉,今年白果村菊花基地一共种植了菊花45000余株,从5月份起,就开始除草、犁土、盖膜……准备工作完成之后便开始种植,经过3~4个月的生长期,迎来了丰收。
“这边有好几块地都是我家的,我们全部都拿流转出去了,现在年轻人都不在家,我一个人也种不了,流转出去一亩的话可以得700元钱,平时又还能在这个菊花基地打点零工,一天能有一百块的工钱。”白果村杨方珍阿姨说道。
近年来,为了盘活土地资源,使土地发挥最大效用,板桥镇不断创新土地流转思路,引导和鼓励种植养殖大户、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规模有序地流转土地,促进农业从分散经营向集体化经营转变,不断提高农业的整体经营效益。
乡村振兴,重点是产业兴。下一步,板桥镇将因地制宜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不断进行新的尝试,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全面盘活土地资源,实现农业规模化、专业化生产,促进产业振兴,让群众增收。(织金县人民政府网)
立天医药健康产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吴学勇: 让玉竹成为群众致富金“药”匙
深秋,正是玉竹采收加工好时节,走进织金县板桥镇红光村立天医药健康产业有限公司加工车间,机械轰隆隆地响着,生产线上,清洗、切片、烘干......各个环节有条不紊。
“我这5条生产线要是全部运转起来,每天要加工100吨玉竹。”公司负责人吴学勇说,回来投资建种植基地、加工基地,就是为了带动更多群众通过种植玉竹增收致富。
玉竹又名尾参、地管子、铃铛菜、葳蕤等,为天门冬科黄精属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药食两用,用于肺胃阴伤,燥热咳嗽,咽干口燥,内热消渴。在海拔500米—3000米的低山丘陵或谷地均可生长,主产区在浙江、河北、江苏、湖南等地,尤其是湖南邵阳及周边地区的栽培玉竹,以根条粗壮,色泽黄亮,质地柔润为特点,被称为“湘玉竹”。
2014年,在湖南闯荡多年,从事教学电子产品销售和培训服务的吴学勇偶然接触到“湘竹”,朋友告诉他,在邵阳、汨罗等地,三年生玉竹亩产量可达1万斤以上,均价一斤10元以上,亩产值超过10万元。一番考察之后吴学勇怦然心动,决定放手一试。
“那年我在汨罗县流转了800多亩地种植玉竹,由于技术原因,加上遇上高温高湿的恶劣天气,一季种下来亏了几百万元。”第一次试种便以失败告终的吴学勇并没想过放弃,他想起了从小生活的乌蒙大山。
“老家的大山上本来就长得有野生玉竹,应该适合种玉竹。玉竹喜湿润,但是遇上高温高湿天气,被水淹就会坏掉。老家气候凉爽湿润,山地不会被水淹,应该是种玉竹的好地方。”
吴学勇来到织金县珠藏镇,请专家取泥土化验,分析气候环境,结论是适合种植。于是,2019年,吴学勇在珠藏镇流转了800亩土地种植玉竹。“由于之前种玉竹亏损,所以我要在湖南继续做生意,赚钱支撑这边种玉竹的投入,这边只好请人管理。”吴学勇说。
“由于管理人员经验不足,导致种植的玉竹部分长势不好,产量低。”但是,吴学勇把采收的玉竹拿到相关部门化验,由于生长周期长,加上早晚温差大,所以这里种出的玉竹含糖量更高,品质更好。
“而且这里种玉竹产量并不低。我拿长得好的地块测了一下,一亩三年生玉竹可产8000斤至1000斤,现在的价格是6元一斤,产值就是5万元到6万元。”吴学勇说。
“这里很适合种玉竹,但还没有人带动种玉竹。”吴学勇觉得,这是一个大好的发展机遇,玉竹种好了,自己能赚钱,还能带动群众致富。2022年,吴学勇决定逐步放弃湖南的生意,将发展重心放到回家乡种植玉竹上来。
回来发展后,吴学勇发现,想种植玉竹的群众不少,但是动手一试的群众不多,大家都在观望,究其原因:一是投资成本高,种三年生玉竹一亩投资成本要1万多元,很多群众投资不起;二是担心种植技术不好掌握,担心种出来卖不出去。不管那种风险,群众都承担不起。
吴学勇觉得,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延长产业链,把深加工做起来,一方面提升附加值,另一方面打消群众的后顾之忧,让群众觉得有这么一个加工厂在这里,就不愁卖不出去了。
2022年,吴学勇在板桥镇红光村投资建起了中药材加工厂。“主要就是清洗、切片、烘干、包装。”吴学勇说,加工厂主要加工玉竹,没有玉竹加工时就加工杜仲皮、黄柏皮等中药材。
2023年,加工厂建成投产。机器一响,就要有东西加工。结果吴学勇种植的和群众零星种植的能采收的就几百亩,根本不够加工。“不过我们的效果立马就凸显出来,去年我们加工的50多吨玉竹精品出口到了美国。”
吴学勇领着记者走进生产车间,指着这些崭新的机械,豪气干云地说:“别小看我这个厂,可解决1万亩玉竹的加工问题,现在整个毕节市玉竹种植不到2000亩,发展空间还很大。”
对于群众担心的种植技术问题,吴学勇对自己的公司重新进行了定位,那就是抓住两头,服务中间。抓两头就是研究培育适合当地种植的种子,提供给群众种植;走好加工销售环节,解决群众的后顾之忧。中间的种植环节群众来做,公司免费提供种植管护技术服务。
吴学勇觉得,要把管护技术服务做好,学习培训是关键。为此,吴学勇在加工厂前面的小河边的坝子里计划打造一个500的百草园,标准化种植各种不同的重要品种,欢迎种植户随时来参观学习,技术人员随时讲解指导。同时,打造好百草园,还可走医药康养的发展路子,推动农旅康养融合发展。
如今,坝子里的一块块土地已翻犁一新,平平整整。“为了弄这个百草园,我可是花了大价钱咯。你看到的这些全是砂石地,遍地是石头。我租来机械,把石头全部打细,再运来泥土覆盖在上面。”吴学勇说,明年你们再来,百草园就成型了。
吴学勇说,随着加工厂的建成投产,随着百草园建设的不断推进,来找他预定种子的群众越来越多。吴学勇说,这是个非常好的势头,他有信心把群众带动起来,一家种过5亩玉竹,一年最少7、8万元收入。
“玉竹这个产业,一定会在乌蒙山区发展壮大。”吴学勇信心满满。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谢朝政 肖大熙
编辑 冯相清
二审 谢朝政
三审 李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