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古城下大路,即将大变样

来王殿位于下大路102号,为清代建筑。太平天国将领来王陆顺得曾以此为府,故得此名。来王殿见证了太平天国进驻绍兴期间的历史。

陆顺得(1818——1865)为广西藤县人。1861年秋,陆顺得带领其中一支部队,随忠王李秀成进攻浙江,攻克萧山,再于清咸丰十一年九月二十九日(1861年11月1日)从西郭门攻占绍兴,并留镇绍兴。旋进封来王。在五百天的在绍主政期间,陆顺得工作和生活均在下大路的这幢屋宇里,当地百姓称其为“来王殿”。

据了解,来王殿原规模较大,有前后四进。第二进为大厅。第三进为香火堂,正上方有神龛,存放先世祖宗牌位。第四进为五间座楼,有后花园。建筑于抗日战争期间被毁。现存有以下部分:门厅明间及西侧四间,门厅南向,面宽九开间,残余部分宽19.60米、深6.80米;第二进石库门楼,石库门楼天磐石硕大,额坊有人物浮雕;西厢房,面宽10.45米、深6.05米,保存尚完整。

值得一提的是来王殿遗留的太平天国壁画,那是在两侧石柱上的云龙纹彩绘,保存尚完整。据记载,太平军在绍期间,遍绘太平天国壁画,以这种形式宣扬政治主张,其中包括推行守土乡官制、天朝田亩制、限制地主租额租率,以减轻农民负担,并提倡男女平等、婚姻自主、公平荐才等。

除了来王殿,萧山街探花台门、鲁迅路李家台门、前观巷凌家台门、偏门外的马太守庙等地都留有壁画遗迹,很多已模糊不清。而《太平天国壁画》一书中也提到,太平天国的壁画首先是在绍兴发现的。这场规模巨大的反清运动于1864年走向失败,虽历时短暂,但其创作的壁画作品数量之大、范围之广、题材之多古之少有,为中国壁画艺术的复兴注入了新鲜血液。

司马温公祠位于下大路98号,是为祭祀北宋宰相司马光所建。

据考证,公祠始建于南宋,是其四世孙、宋朝吏部侍郎、开国公司马伋所建。清乾隆《绍兴府志》有记载,北宋灭亡之时,吏部侍郎司马伋携家眷随宋高宗南渡,落户在山阴,修建了司马府邸,并在府邸设立祠堂祭祀温公。后因年久失修而坍塌、损毁。直到明清期间,当地官府重视温公的祭奠,代有官员修缮公祠。

到了清乾隆十七年(1752),温公后裔因族亲分散四方等原因,将府邸其余房屋建筑转卖给“药业会馆”,仅保留了占地十分之一的祠堂。也就是说,现在司马温公祠以及周边的药业会馆地块,在南宋、元、明、清(乾隆年前)都是司马府邸所在地。足以见明初时司马府邸规模之大,见证着当时司马家族的繁荣。

在之后的200多年里,祠堂一直由温公后人世代守护。新中国成立之后,该处建筑由温公后人司马国昌的祖父作为住宅继承和居住。2002年9月,公祠遗址被列为市级文保单位。2005年再做修缮。2010年,市里对下大路进行改造,居住在司公祠遗址的司马国昌一家三代被另行安置。

如今的司马温公祠为清代建筑(清咸丰元年重建)。尚存祠屋两进,坐北朝南。据有关资料记载,第一进门厅,三开间,通面宽约15米,通进深约7米,前置船篷轩,后架双步梁。第二进大厅,面阔五间,通面宽约15米,通进深约12米,正贴五架抬梁造,次、梢间皆穿斗式。顶作硬山造。明间后槽正中原有司马光泥塑像,文革时期被毁。

可以说,司马温公祠能得以保全至今,要归功于历代的修葺与守护。如今,绍兴以及全国的司马光后裔也共同希望当地政府能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将司马温公祠恢复建设成为弘扬传统文化、爱国主义、廉政建设、家风传承的重要基地,为古城添彩。

药王庙现位于下大路100号,是专用于祭祀“药王”的庙。

绍兴人崇敬的“药王”指的是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世人称其“药王爷”。他不仅编著了《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还主持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唐新本草》,成为古时医学界的翘楚,获得了后世敬仰。在他死后,很多地方都开建“药王庙”。

据绍兴市文史专家马云庆研究,下大路的这座药王庙,相传元、明时已有,但当时庙堂狭小。清代中叶以后,绍兴药材行业兴盛,经业内人士共议,在原有的药王庙旁建起占地2094.8平方米的药业会馆(后改药业公会,上世纪八十年代为中药批发部),作为行业议事中心。清嘉庆《山阴县志》有记载:“药王庙在县北三里东光坊。”

当时的会馆内有药王神龛、办事厅堂和集会、议事场所,还有“同议集”施材会、饥馑施粥会及地方消防救火会等地方公益机构。民国以后,各地兴办民校,绍兴药业公会也为同业和附近失学少年办了“绍兴药业同业小学”,后改“药业小学”。后来绍兴箔业公会在凌霄社办起同善社施医义诊,药业公会也办了“施药会”。

但在清咸丰年间,一场火灾将药业会馆烧毁。屋内所有史册、档案、簿籍和历代行、栈开设匾额尽毁。后又在废墟上重造华清堂,民国后为同业公会议事会客的场所。所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会馆内所挂各行、栈匾额都是同治、光绪之后的。据相关资料,现存门厅、大厅(殿)、后楼,坐北朝南。

药王庙对于绍兴药界是一个神圣的所在。1949年前,绍兴药界每年都会在药王庙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以缅怀医药先贤,同时祈求健康、治愈疾病。

这座庙也成为越医文化的一个象征,推动着当地医药学不断前进。在“药王”精神鼓舞下,绍兴“越医”积累了深厚的根基,不断创造新的学术成就与实践成效。1908年绍兴医药研究社成立,翌年改称绍兴医学会。学会创办的《绍兴医药学报》是近代中医刊物中的标杆。民国时期,绍兴医药家在“保存国粹”思潮的影响下,还进行了规模更大的文献整理工作,打响了“越医”名声。1916年,孙中山在绍期间生小病,越医裘吉生会诊,一贴中药即好。孙中山很高兴,题词“救民疾苦”致谢。

随着古城保护与利用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下大路这条历史老街及周边区域,也被列入提升改造的范围。2019年上半年,北海片区4号地块二期,即下大路家电市场片区实施征收拆迁,主要是为了完善城区设施配套,提升城市面貌。而来王殿、司马温公祠、药王庙也一同被征收,后移交至越城区文旅集团。

去年6月份,来王殿、司马温公祠、药王庙的提升改造工程项目获批,标志着下大路这一“区块大改造”正式启动。

区文旅集团项目负责人朱潇楠告诉小布,项目旨在对来王殿、药王庙、司马温公祠及周边建筑进行保护性修缮,以最大程度还原其历史风貌。项目涉及占地面积约3793.8平方米。修缮建筑面积约4382.5平方米(其中来王殿约454平方米,药王庙约1220平方米,司马温公祠约272平方米,风貌协调工程约2436.5平方米)。项目的建设资金由绍兴古城保护基金全额保障,总投资约3000万元。

小布从越城区文物保护所了解到,3座古建筑由于年代久远,屋面渗漏,部分椽子霉烂,梁枋等木构件自然损坏,其中司马温公祠和药王庙还存在建筑墙体石灰部分脱落的情况。针对实际情况,3座建筑采用不同的修缮方案。在司马温公祠,将第二进明间隔断,并进行门窗更换。而来王殿仅存第一进,故其他部分新建水泥结构建筑。在药王庙,第一进选择立面改造,第二进自行搭建,再将地面改为水泥地。

“除了对古建筑的修缮复原,还要做好配套设施的建设,比如消防设施完善、电气工程及给排水工程等。”施工单位负责人高建华说道,目前正在进行外围设施建设。整体形象进度约50%,预计于今年4月底竣工。

“历史建筑保护性修缮的意义是多方面的。”马云庆说道,不仅可以更好地保护继承优秀历史文化遗产、弘扬传统文化,放在当下的城市建设发展理念中看,也有利于加强古城保护利用,实现古城焕新,同时体现城市文化内涵,促进城市文旅融合发展。

<

门窗品牌

高端铝合金门窗

铝合金门窗品牌

高档铝合金门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