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电影,绝。
场景是一绝。绝在它场景只有一个,“The Place”咖啡馆。
△少数带有马路的外景,即使交代环境和转场,镜头也没走出这个街区,省钱省到了极致
就咖啡店靠近窗户的这张桌子,可劲拍。白天拍,晚上拍,俯着拍,仰着拍。
尤其是两人对话的时候,把能用到的常规景别镜头、拍摄方式统统用了个遍。全景、中景、近景、特写,正反打,固定,移动,有什么用什么。
△最正统的对话正反打镜头,占了影片篇幅一大半
人物是一绝。绝在主角从始至终,像钉在咖啡馆座位上,没挪窝。每天除了和来找他的人说说话,就在密密麻麻的本子上写写画画。
△一个写不满的本子,一个从不起身的人
这是个怪人,是个能和别人签订契约,满足愿望的神秘人。整部影片来来往往的人,都以他为中心。
这部场景、角色双绝的片子,就是[命运咖啡馆]。
△[命运咖啡馆]( 1080P资源已出)
听上去拍着简单,但在剧本上,不比各种花哨镜头花的功夫少。导演保罗·格诺维塞前一部大热作品,就已经试过一次类似操作,就是近期国内上映的[完美陌生人]。
[完美陌生人]在密闭的场景里,玩了一个所有人分享电话、短信、邮件的内容的“游戏”。
△[完美陌生人],故事一半发生在这张餐桌上
人,没几个,房子,也就那么大。故事难讲,片子难拍。但真正拍出来的成片,还是被导演玩出了戏剧张力,玩出了花样水准。
△豆瓣及IMDb打分人数,相对一部意大利小成本电影很高
这部片子获得不小的成功,不仅拿到当年大卫奖最佳影片和最佳编剧两项大奖,全球2200万美元的票房,在小成本电影里也是翘楚。之后西班牙直接拿来就翻拍了一版。
△西版[完美陌生人]海报,一眼看翻拍
[命运咖啡馆]就是在导演春风得意的时候,趁热打铁拍出的新片。
这次只在意大利本土上映,没能掀起像前一部的热潮,IMDb评分也算是水准在线。
△观看人数,比前作少十几倍
但[命运咖啡馆]其实是一部被忽视冷落、相当有趣的片子,是导演[完美陌生人]后更具野心之作,他希望在前作基础上实现继承和超越。
在演员上,曾在[完美陌生人]中大飚演技的瓦莱里奥·马斯坦德雷亚,马可·贾利尼,阿尔巴·罗尔瓦赫尔三人,再次出演[命运咖啡馆]。
△[完美陌生人],这张照片里的3/7,出现在[命运咖啡馆]里
[完美陌生人]基于场景限制,演员表演时不需要大幅度的动作,但要靠细节、表情和台词,这是和一般电影有所不同的内敛型表演。
这三人在如何拿捏表演,到位不夸张,已经有过一次经验,演起[命运咖啡馆]也就轻车熟路了。
在场景上,[命运咖啡馆]比[完美陌生人]更猛。在[完美陌生人]里,好歹是一栋房子,至少有餐厅、厨房、卫生间、门廊和阳台可以让角色辗转腾挪。
△[完美陌生人],场景还可以换换房间
[命运咖啡馆]做的更绝,整个片子只发生在名叫“The Place”咖啡馆里,没有后厨,吧台其他段落。核心场景就是一张桌子,四个座位。
△[命运咖啡馆],98%场景在这里,剩下的,是转场镜头和黑屏
简单到极致的场景,证明着导演对故事本身抓人能力的自信。所以这部片子的场景变“小”,但格局变“大”了。
[完美陌生人]是7个人的秘密串起来,组成一个故事。[命运咖啡馆]玩的更大,是以一个人为中心,扩散讲近十条截然不同、并行交织的线索。
▼
想要解忧?签订契约
从清晨到深夜,他都坐在这间咖啡馆,除了偶尔买个金枪鱼沙拉、健怡可乐套餐,就是和形形色色来找他的人聊天。而这些人来找他,目的只有一个,实现愿望。
△边吃饭边工作
但这不是给你贴心温暖回复的解忧杂货店,也不是动辄就要你出卖一半灵魂的撒旦魔鬼。想要得到什么,先要签订契约。
契约每个人只能签订一个。接受之后,任务不能退换。签订的过程也没有什么花里胡哨的光、烟雾特效,只是这个男人说出任务,对方接受,契约成立。
△男人询问任务进展的所有细节(此人在[完美陌生人]中也有出演)
契约可以做成任何所谓“不可能”的事情,但契约不看道德,不看对错,接受就只能干。
警察想找回被偷的一笔钱?可以,暴揍陌生人一顿。
△愿望没满足,揍得不够很
父亲想患癌症的儿子康复?可以,去杀死一个陌生的小女孩。
△走投无路的父亲,相信契约
女孩想变漂亮?可以,去抢价值十万零五分(一定是这个奇特的数字)的东西。
盲人想复明?可以,去强奸一个女人。
△契约任务只有唯一一个,无论如何荒诞,都不能换
修女想重新感受上帝?可以,去怀孕。
△在契约的唆使下,动摇心中教规的修女(她在[完美陌生人]亦有出演)
影片的线索不仅仅这几条,还有想救丈夫的老妇,想睡日历女郎的修车工等等。影片的发展依赖于角色的选择,所有线索并行发展,时而交织。
这和[通天塔]的结构略有一丝相似,但无论事件数目还是事件架构的紧密程度,近十条的线索比[通天塔]三个故事夸张的多。
▼
一个场景,拍完电影
[命运咖啡馆]片如其名,说是咖啡馆,整部电影真的就在咖啡馆,主角连从座位上起身都欠奉。故事发展全靠嘴,这听着新鲜,但倒也不是头一个了。
在1957年,西德尼·吕美特在[十二怒汉]就玩过这一手,把人生观、价值观的剧烈冲突碰撞,蕴含在8号陪审团力排众议的过程中。
△陪审12人男子天团
这部电影不仅摘得第7届的柏林金熊,直到今天仍以IMDb8.9,豆瓣9.4的姿态雄霸各大评分网站,并且常年出现在“男人必看的十部电影”种种爆红网络推介中。
就是这部故事单靠说,场景也不多的电影,被各国孜孜不倦的不断翻拍成各个版本。
不仅美国自己1997年又翻拍了电视电影[十二怒汉],俄罗斯也翻拍了[十二怒汉:大审判],中国的[十二公民],还有日本的[十二个温柔的日本人]。
这样的“话唠片”(台词多,场景简单),不仅[十二怒汉]一部杰作。同在密闭空间的,有弗朗索瓦·欧容拍出,八个女人和一个隐藏男主在大宅里恩怨情仇的[八美图]。
△[八美图],舞台剧感相当浓厚,故事全在大宅子里
再进一步,同在密闭空间,并且由一撮人聊天证明/反证一个事件的,有单靠围炉夜话说出一个无法证伪的永生人,最不科幻的科幻[这个男人来自地球]。
△[这个男人来自地球],一部完全没有科幻场景的科幻
还有因为孩子冲突,父母坐一起聊天变撕逼,罗曼·波兰斯基的[杀戮]。
△[杀戮],影后影帝疯狂飙戏
甚至和导演前一部[完美陌生人]接近,朋友聚餐结果搞出事情的片子,近年也有一部,以概念取胜的小成本科幻[彗星来的那一夜]。
△[彗星来的那一夜]的疑惑六连
而像[命运咖啡馆]餐桌上聊出花来的片子,也不能说没有类似的先驱。1981年路易·马勒的[与安德烈晚餐],全片就是两个人边吃饭边谈谈人生聊聊理想。
△[与安德烈晚餐],全片就是两个人唠嗑
单个场景、空间,用台词完成整个故事,“螺狮壳里做道场”的电影一直有,并且时而出现经典。
▼
画外空间,借力打力
这类“话唠片”摒弃了大量的视觉元素,场景无限淡化至几乎无意义。在成本和拍摄难度上会直线降低,但对剧作处理的要求,指数上升。
剧本剧本,一剧之本。如果没有好的剧本撑起整个故事,这种拍摄方式不是粗制滥造就是自以为是。反之,好的剧本会为这类片子赋予灵魂。
[命运咖啡馆]的剧作可以概括成是契约交换。而这本身就蕴含着人们内心深处的渴望,求神拜佛,也算是想和超越力量建立契约,实现愿望。
影视作品中设定最接近[命运咖啡馆]的,莫过于一部相对小众的美剧[The Booth at the End](小众到没有相对官方的中文名)。
△虽然评分人数不多,但认可度相对很高
一个神秘的人坐在一个摊铺前,人们在这儿可以得到他们想要的东西。但这需要代价。作为交换,他们必须做一些与他们道德和价值观相悖的事情:引爆炸弹、抢劫银行、杀掉一个孩子。
不仅如此,他们还要回到摊铺前,给这个神秘人讲述每一步的细节。然后角色任务开始重叠,故事就开始变得复杂,但神秘人从来不强迫人做任何事。
在交换前,他总是问:为了你想要的东西,你能付出多少?
[命运咖啡馆]的设定和这部美剧有很大相似之处,而契约也一直是人们津津乐道的对象,这部电影已经站在一个好设定的肩膀上。
同时影片若有若无将不同人物的任务连接起来的草蛇灰线,形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网”,是相对复杂的叙事结构少不了的六度空间理论运用。
六度空间理论,假设世界上所有互不相识的人只需要很少中间人就能建立起联系。
1967年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斯坦利·米尔格拉姆根据这概念做过一次连锁信件实验,尝试证明平均只需要五个中间人就可以联系任何两个互不相识的美国人。
这种现象,并不是说任何人与其他人之间的联系都必须通过六个层次才会产生联系,而是表达了这样一个重要的概念:任何两个素不相识的人,通过一定的方式,总能够产生必然联系或关系。
这在[低俗小说]、[暴雨将至]等电影中都可以体现。六度空间理论,妙就妙在证明陌生人并不真的是陌生人,只是没有发现联系的人。这大幅度增添了故事的戏剧性、趣味性。
即使这部片子在故事上已经下足了功夫,场景的单一,还是让它“是否是一部合格的电影”出现了争执。
△评论两极分化
[命运咖啡馆]这样的处理,不是“电影感的失去”,而是把故事全部交给了画外空间和观众的想象力。
对电影而言,画外空间和画内空间都很重要,影片的画面内部,有像[指环王]、[阿凡达]式的恢弘特效和令人震撼的场景当然很好。
△[阿凡达]的画面,是特效的一座高峰
但电影再长,不过区区二三小时。如何能讲述一天、一年甚至成百上千年的故事?唯有依靠画面外的叙事,由观众自己补完故事场景。
因此场景的精彩固然对电影很重要,但画面外依靠观众想象的部分,或许比画面交代的部分更精彩。毕竟拍出的场景有种种限制,而想象力却可以无所顾忌、信马由缰。
[命运咖啡馆]导演把不可能在一部影片中讲完的故事,毫不费力的讲完。他狡猾的把观众的想象力,也当做创作的工具。借力打力,实在是高。
电影应该是什么样子的,没人知道,也不可能有人知道。但[命运咖啡馆]是一部独特的电影,毋庸置疑。
它注定不可能成为人人喜闻乐见,拍手称快的票房爆款,但是却有它绝对值得一看的独到之处,尤其对不单单追求场面的人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