匾额,被誉为“文化之髓”、“书法遗产”,精神与艺术相交融,辞赋与书法共光辉,为盛宏博物馆中展出的重要系列,共有300方之多。可以说,在别处难得一见的精品,在这里琳琅满目。馆中的每一块匾都是一件文化厚礼,每一块匾都是一座历史丰碑,每一块匾都是处世警言,每一块匾都是书法宝鉴!赞曰:“三百古匾,盛宏馆现;哲人呕心沥血办,匾匾蕴内涵;文化盛典,世世光灿烂。”
康熙御笔“万世师表”,乃圣君赞圣师的“圣匾”,字字千钧,不可摇动。该匾告诉我们:自立立人,须学孔子。康熙大帝亲作注释:“至圣之道与日月并行,万世帝王咸所师法。朕向来讲求经义,体思至道,欲加赞扬,莫能名言。特书‘万世师表’四字,悬额殿中,非云阐扬圣教,亦以垂示将来。”
乾隆御笔“凤毛齐荣”,是罕见的皇家牌匾。匾额长两米,宽0.9米。字体结构开阔,气势宏大,不虚为“御笔”之称。大清乾隆三十六年,国家疏通淮河,财力缺乏,辅臣周隆调深明大义,欣然义捐了自己的扬州良田,乾隆赐匾对他褒奖。
慈禧御笔“永固鸿基”,是在大清江山风雨飘摇、岌岌可危的时刻写下的,表达了慈禧太后仍然想牢牢控制江山和权力的欲望。而如此清丽的恭楷,如此恒久的志向,只因“心基”不正,终归“倾国倾城”!
“无为”是乾隆六十二年,高宗乾隆临摹圣祖康熙的御匾。匾长2.1米,宽0.8米。二字出自二帝,落笔却如此谦恭谨慎,尽显康熙大帝与乾隆皇帝的修养功夫,及对“无为”的深刻见解。
末代皇帝溥仪的御笔匾额并不多见。这块匾额,是满洲帝国康德三年,溥仪为奉天“振远堂”镖局刘宝瑞题写的,是当时国内外形势的一个缩影。
总统题匾“国军劲旅”,字字中正,恭介如石,乃国民党总统蒋介石的亲笔。该匾是抗战时期蒋介石为七十军在抗日战场上的不凡表现而题。
古代大臣,往往胸怀锦绣,出词自然不凡。这里珍藏有康熙名臣张英亲笔题写的“礼乐文章”;有明末清初书画大家王时敏的“紫气东来”;有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元老孙嘉淦题写的“天道酬勤”;有《清史稿》主编赵尔巽的“为善不倦”;有清户部右侍郎王茂荫的“祖德流芳”……匾匾都是绝世珍品。名家妙笔,字字腾辉。
最难得一见的还是将帅牌匾。因为文武全才的将帅毕竟少之又少,何况把他们的牌匾保存到现在?
“战神”,是民族英雄林则徐、为纪念关天培为国捐躯十周年题写的匾额,二字雄浑刚劲,气吞山河。写于道光三十年,即公元1850 年。
曾国藩所题“点将台”,如元帅坐镇,威不可挡。该匾再现了当年曾国藩统帅清军向天京发起总攻、全歼太平军的誓师大会“点将台”。
晚清名将左宗棠的“老松骨气”,如刀如月,气势凌云。该匾为左宗棠七十三岁时所书。
近代将领有张学良题写的“还我河山”、黄兴题写的“为国习武”、冯玉祥的“精武强军”、杜聿明的“雄师镇远”、贺龙的“红军学堂”……匾匾激励后人:强我中华,振吾唐邦!
“魁”字在中国汉语中富有特别的含义,能够称“魁”的人物少之又少。然而,在盛宏博物馆中,展有“经魁”、“文魁”、“武魁”三方古匾,被誉为“三魁聚首”。
“文魁”匾额的下面,悬挂着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先生的照片。莫言先生于2011年正月参观盛宏博物馆后,深感震撼,提笔写下了“叹为观止”。
另外还有僧道牌匾、贺寿牌匾等等。一匾足以增辉,匾匾满堂光耀!
按:盛宏博物馆位于潍坊市高新区,又称“盛宏千龙博物馆”。馆中藏品包括300多块明清古匾、“乾隆年制”十二生肖铜像等各大类。盛宏博物馆现为潍坊市社会科学普及教育基地,潍坊高新区旅游示范点,高新区关心下一代教育实践基地,潍坊学院教学实践基地。每年莅临盛宏博物馆参观者达万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