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一起“飞”,太仓航空航天“飞”出“新高度”

7月12日,中国(太仓)第二届航空航天精英峰会暨太仓高新区重点人才项目集中签约活动在太仓举行。当天,55个重点人才项目、科创载体等集中签约,总投资额超28亿元。空天工业软件与数据科学重点实验室、中德(太仓)创新长廊、太仓高新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和太仓高新区人才服务中心等也于活动中揭牌。

产业创新集群初具规模

2021年12月,中国首个商业航天生物载荷——“火种一号”空间微重力生物载荷试验装置成功发射升空。“火种一号”的研制公司是2021年9月才落户太仓高新区的火箭派(太仓)航天科技有限公司,企业未来将作为火箭派全国总部和未来上市主体,承担运载火箭的生产制造总装工作和飞船的生产制造工作。

太仓高新区是一个以德企集聚、创新汇聚、产城融合为特色的园区,德企数量占太仓全市95%以上。作为太仓打造“做航空 到太仓”产业名片的核心区,近年来,太仓高新区全力构建完善航空航天产业创新链、产业链,做大做强航空航天产业集群。日前,苏州吉太航空机载系统项目研究院揭牌并投用,为太仓企业吉太航空发展成为航空通用电子设备龙头企业提供研发支持。

此外,落户高新区的航空航天产业企业也已开始蓄势发力。江苏点石航空航天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WP500公斤推力级高空高速单轴涡喷发动机取得成功;华钛瑞翔正积极与商飞紧密合作,致力于新型发动机钛铝合金涡轮叶片的研发。太仓高新区现已集聚航空航天上下游企业上百家,成为苏州市发展规模最大、增速最快的航空航天产业基地。

太仓发展航空航天产业,有良好的产业基础。该市拥有430多家德资企业,超50家全球“隐形冠军”企业。长期对德合作使太仓市形成了精密零部件制造方面的生产技术优势。太仓规模最大的德企舍弗勒已从汽车零部件制造“跨界”航空航天产业,50家企业进入苏州航空航天产业企业培育库,天航长鹰、穆格飞控、舍弗勒等企业已进入商飞供应商名单。

2021年,太仓市累计签约航空航天项目75个,总签约金额达257.3亿元。太仓现已布局规划航空零部件产业园、航空新材料创新园、娄江新城航空产业园(航电系统)三大功能园区,累计入驻华钛瑞翔、点石航空等产业项目及相关配套项目15个。太仓航空航天产业创新集群正在加速向500亿级目标迈进。

创新要素加速集聚的新基地

身处长三角,太仓正不断建立起独有的航空航天产业发展优势。

在创新要素方面,太仓高新区拥有西北工业大学太仓校区、西交利物浦大学太仓校区等一批大学大院大所分支机构,已经形成了院校高度集聚的全链条创新生态。活动当天,国家级人才、航空航天等多个项目签约,并启动了太仓高新区航空航天产业创新集群联盟。

早在2018年,中国商飞就注意到太仓,当年10月,太仓市政府与中国商飞民用飞机试飞中心签订合作协议。苏州华易航动力科技有限公司因为落户太仓的西工大搬到了太仓,该公司常务副总徐辉表示:“长三角原本相关人才培养并不多,比如研发工程师等存在空缺,如今这块正在被西工大补上。”2021年4月,大飞机苏州(太仓)航空产业园问世,此次新揭牌的中德(太仓)创新长廊,更是太仓市首个入选江苏省科技型创业企业孵育计划项目名单的众创社区。

抢抓长三角一体化、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等战略叠加机遇,太仓明确将航空航天产业作为“十四五”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为了促进航空航天产业发展,太仓市相继出台《太仓市航空产业发展规划》《太仓市促进航空航天产业发展若干政策》,为企业提供涵盖研发生产、科技创新、要素支撑、产业链提升等多维度政策保障,全方位推动航空航天产业高质量发展,全力打造国际化航空高端制造基地及长三角航空创新成果转化基地。

据太仓市委副书记、市长胡卫江介绍,太仓航空航天产业“两大园区”“四大平台”以及“六大院所”,共同构建了航空航天产业发展新格局。太仓将为企业与人才落地提供最优的服务保障,加速构建航空航天产业创新集群。

2021年9月,太仓在上海虹桥宣布,打造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北翼发展极,目前太仓与虹桥已实现26分钟高铁通勤,区位优势不断凸显。太仓正围绕航空关键零部件、核心基础材料、航电系统等主攻方向,积极对接上海临港、祝桥等航空产业园,强化与中国商飞等对接合作,全方位延伸产业链条、做大产业规模。

长三角一起“飞”

“大飞机项目一个现实的战略价值就是在制造产业链上形成一个全新的集群,中国自己的图卢兹(空客总装线所在地之一)与西雅图(波音总装线所在地之一)将逐步呈现。”2022年3月,咨询公司罗兰贝格在一份报告指出,上海甚至整个长三角将拥有一个体量大、产值高、技术精的全新制造业增长极。

航空航天产业是具有科技先导性和高度综合性的前沿引导性产业,其发展以产业链、产业集群为重要基础。从2008年中国商飞落户上海开始,长三角三省一市就开始围绕大飞机等项目展开积极布局。

近年来,围绕航空航天产业,包括江苏苏州、无锡,浙江嘉兴、绍兴以及安徽芜湖等地均已进行产业园布局和建设。仅2021年11月,苏、浙两省就分别落户两个航空航天产业项目。在江苏,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下属公司与苏州相城共同建设长三角商业航天产业创新中心;在浙江,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与嘉兴平湖携手打造航天平湖产业基地项目,布局商业火箭、商业卫星、卫星应用及航天技术应用产业。

2021年12月,上海市公布《上海民用航空产业链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提出沿G2高速公路打造航空产业链走廊,沿G60高速公路打造航空科创走廊,发挥各类企业主体的创新活力,积极推进大飞机国产化配套,形成主制造商引领、优势供应商集聚、专业化平台服务的产业生态。

两条走廊将分别联动苏州、无锡、镇江、南京和嘉兴、杭州、宁波,推进发动机叶片、先进材料和机身大部段及结构件、内饰件的自主配套,打造安全可控的供应链,构建高效协同的创新链。截至2021年底,G60科创走廊9座城市中已有近千家企业纳入大飞机供应商储备库。

长三角发达的工业基础,为产业集群发展提供了支撑。中国商飞的工作人员早上出发去长三角城市的供应商企业,下午就能拿着零部件返回,一天之内快速响应。随着长三角一体化的深入推进,如今,长三角航空航天产业的集聚效应正不断加强。

栏目主编:王娜 文字编辑:俞宏浩

专题

来源:作者:田栋

隔音门窗品牌

断桥铝门窗

隔热门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