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家新能源车企有可能来海南岛建厂

海南自贸港政策对新能源汽车发展有直接利好。海南聚焦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发展,着力打造“一基地两中心”,即新能源汽车整车及关键零部件高端制造基地、新能源汽车研发设计转化中心、新能源与智能网联融合发展和体验中心。

海南既背靠14亿人口、10万亿美元规模的国内市场,又面向6亿人口、3万亿美元规模的东南亚市场,再加上自贸港政策优势,新能源汽车大有可为。

——2020年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上海南省委书记沈晓明的发言

海南省计划在2030年时全面禁售燃油汽车,这对于我国燃油汽车市场来说就是一次行业发展变革的风向标,而一个省份能做出这个承诺就需要有本土新能源车企的托底和助推,才有底气提高成功率。

海马的品牌力和占有率以及技术支撑都处于落后状态,海马的好时光一去不复返,燃油车厂家转型升级到新能源不彻底就会被市场淘汰,这类车企在市场中销声匿迹的例子举不胜举。

海南唯有吸引实力强,有技术储备、了解消费者需求的新能源车企才能带动海南岛的新能源汽车大发展,国产新能源汽车新势力都有各自的生产基地,能来海南建厂的凤毛麟角,没几个愿意来一座岛屿建设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风险大,受客观条件约束太多。

可是,海南岛作为全国唯一承诺禁售燃油车的省份,必须有一家到两家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作为支撑。

而市面上已经存在的新势力车企没有足够大的利益和实力是不可能来海南建厂, 除非和海南有不可割舍的缘分和情怀的民企或者具有极高政治觉悟的国企,只有具备商业和情怀的驱动,才能有勇气投资海南新能源汽车的生产制造。

其实,只有更多企业在海南布局新能源整车生产基地完善汽车制造上下游产业链配套之后,才能有能力孵化本土新势力车企,毕竟能来建厂的未必把海南当做车企的总部,而是建设分厂,形成的聚集效应十分有限。

不过,饭要一口一口吃,不能贪多求全。

即使是汽车分厂落户海南,也能起到招引人才,完善产业链的作用,算是功不可没。

而且海南自贸港的相关政策里放开了汽车制造限制门槛,也明确了要打造高端制造业,而汽车制造是能提高海南岛的制造业水平和相关配套的完善。

海南可能不止和一两家谈过建厂的可能,这些车企都有自己的战略考量,现在没行动,不代表以后不来海南建厂,无非就是海南能否满足他们的利益诉求,无非就是等跨海通道的完善。

当然,判断事物的发展走向,不能只依照经济利益的角度去评判,还有时代的助推,政治环境因素。就比如,中国汽车行业进入新能源的赛道,全面转型升级,也正是新能源汽车红利推动了特斯拉的落户国内,特斯拉也壮大了自己,相互成就。

外资车企也培养了大批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员,为新能源汽车生产搭建了成熟的供应链以及市场渠道营销体系,这些模式都能复制到海南岛。

可能很多人说海南缺少科技研发基因,那最近国家要求全国有实力的科技园区和科研院所支持海南科技创新和转化的方案已经发布。

《通知!科技部、海南省人民政府联合印发《海南开放创新合作机制》

海南缺什么,国家就给海南补什么,因此,研判事物的发展走向不能只用经济利益单一角度看未来,还要看政治因素,海南打造自贸港就是政治推动,政治大于经济,而反过来,政治也是为经济服务的。

毕竟,上海政府同意并支持特斯拉建厂远远不是单一的经济利益角度权衡那么简单,还有很多方面的利益考量,因此,不能单独用经济利益一个维度去分析海南市场。

我们国家的很多行业都是用政治和政策推动发展起来的产业的案例不计其数,没有国家的补贴,很多新能源汽车和上下游产业链支撑不到最后。

国家既然打造国际自贸港,那国家肯定知道海南适合高端制造,更适合新能源汽车制造,接下来,国家会不断地给海南做铺垫,给海南足够大的政策和支持,完成海南岛打造诉求制造基地的诉求,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耐心等待好消息。

至于某些人一直纠结于物流成本,供应链、人才和生产配套是海南的缺陷,这些都不是问题,海南有很多巨大的想象空间,事物是不停的发展和演变,海南岛现在的状态处于瞬息万变阶段,不要用固有观念审视海南,更不要用偏见看待海南的未来发展,很多事情已经超出我们的判断和旧有经验。

至于特斯拉来海南岛建厂也是不可能的,海南虽然需要新能源车企的入驻,但是,一家车企的负面新闻太多,质量不稳定以及创始人情绪捉摸不透,口碑两极化。

对于这种车企,海南现在的能力还无法掌控,一旦引进过来就是个“烫手的山芋”,麻烦不断。

很多人担心新能源汽车在海南岛建厂会造成污染,纯属多虑了,这个问题不是我们需要担心的。

国产传统车企和新势力车企暂时不会把面对东南亚市场的海南作为跳板,毕竟传统车企和新势力车企都在新能源汽车这个新赛道上你追我赶,还都处于生死边缘挣扎的竞争状态,没有过多的实力和精力参与东南亚市场的竞争。

国内的市场格局才刚开始,不可能顾及到国外市场,等到新能源汽车再来一次洗牌,挤掉泡沫,这个行业真正能活下来稳定壮大的车企,才有可能来海南投资建厂,把海南当成跳板,去东南亚市场攻城略地。

此外,国产车企不争气,技术不达标,渗透到国际市场的话语权很弱,有些痴迷于补贴,轻研发,重营销,窝里斗有一套。

而海南这座岛屿作为抢占东南亚市场最佳的“桥头堡”,国产车企还没有能力和实力去驾驭。

通过一两家新能源车企入驻海南,在海南建立完善的供应链体系以及产业人才,后续培养本土新势力车企才是意图所在。

有了产业链,有了行业人才,这些车企里面的高管和技术人员才有可能独立出来创立新能源汽车,才有机会诞生本土品牌。

就好比小鹏汽车的几个创始人的背景,夏珩、何涛两位小鹏汽车联合创始人,毕业于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两人此前在广汽研究院负责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控制系统的开发工作。

就像合肥之于蔚来,小鹏之于广州,柳州之于五菱,深圳之于比亚迪,上海之于特斯拉,海口之于海马? 太难了!

一家新能源车企对于一座城市,甚至对于打造清洁能源岛的海南起到的助推作用不可估量。

有时候历史发展过程中就是这么有趣和凑巧,当海南需要新能源汽车制造的需求不可得,求不得的阶段,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

真是车到山前必有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这个时候有家新能源车企站了出来,决定来海南建厂投资布局,时机成熟之后会把海南岛作为该集团旗下新能源汽车品牌的总部。

他,就是海南临高人,开沃新能源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创维集团创始人黄宏生先生。

2017年,开沃集团产销达到10633辆,正式进入中国新能源客车万台俱乐部 2018年10月,开沃集团入选江苏省独角兽企业,成为新晋独角兽 2019年,集团产销位居江苏省新能源商用车行业第一、全国第二海南打造自贸港之前,无人问津,无人理睬,无人重视,一旦利益巨大就开始争先恐后为了利益而来,也可以为了利益离去,都是锦上添花而已,雪中送炭的没几个。

政府招商引资要明白一个问题,不要以为招来的资本和企业都是死心塌地的为海南发展服务的,大多数都是分一杯羹而来,莫要疏忽和冷落了本地中小企业和本地人,更不要嫌贫爱富。

不管海南如何变化,这些都是海南发展的定海神针,这些群体不会离开海南,他们都是海南发展的基石,这些群体是海南发展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没了他们,不要以为招来有钱有势的就能发展好海南,很多外来的企业,对海南没多少信赖和感情。

就像海南对于新能源车企求不来,得不到,别人看不到利益为何而来?又和你海南无亲无故的,情怀值几个钱?

当初,2010年国际旅游岛阶段,来投资的企业,到现在还有多少留下来了呢?

最后雪中送炭的还是本土企业或者本土人,甚至具备海南情怀的企业和个人,或者游历岛外的海南籍精英不计成本和代价的助推海南发展。

开沃新能源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创维集团创始人黄宏生先生

说起创维电视大家都熟悉,但很多人并不知道黄总对于汽车的布局从2011年就开始了,南京金龙客车就是他公司旗下的品牌,电动以及氢能源客车都有所涉猎。

2011年黄宏生投巨资进入汽车行业,足见他的眼光和对市场变化判断的前瞻性,从进入客车市场就开始攻城略地,收获颇丰,逐步开发电动客车和氢能源客车,市场地位和占有率节节攀升。

这里插一句题外话,上次写了一篇关于海南领导们去广东考察的文章,里面反推了关于领导去广东不去比亚迪等一些新能源车企考察的推断验证了我们的判断。

《海南领导们的广东之行,释放出的重要信号!》

从广东之行的文章发布之后我们开始搜集和筛选哪些新能源车企来海南入驻的蛛丝马迹,最后的调查和我们的判断吻合,领导们不去广东的新能源车企考察真是有原因的。

也就是创维汽车在领导们去广东考察之前就来到海南和政府相关部门洽谈合作的意愿,也谈了好多次,创维也对海南进行了深度调研,利弊得失都已经算的清清楚楚。

这也就是我们之前判断为何省领导去了广东而不去新能源车企考察的主要原因,毕竟和创维汽车面谈过几次和最终达成合作意向,领导们去广东也就没必要去考察创维汽车的对手。

特别是比亚迪汽车,由于比亚迪也有客车产品,这十年来,黄宏生旗下的南京金龙客车和比亚迪在市场竞争中交锋数次,你来我往,成为“死对手”,王不见王的局面。

这也是为何海南领导不去广东新能源车企考察的原因之一。

对于海南自贸港,既是创维汽车的发展机遇,也是黄宏生的圆梦之旅,就是有一天回海南,在他家乡投资建厂,为海南发展做贡献,这次就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开沃在全国拥有七大生产基地,配备高学历研发团队近千人,拥有逾千项专利

虽然创维汽车名声和销量暂时比不上蔚来,理想汽车、小鹏汽车的知名度和占有率,不过作为后起之秀,再加上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深耕和布局十来年,已经形成了完备的研发、制造以及供应链体系。

创维汽车属于稳扎稳打,低调务实,厚积薄发的车企,当然,市场是残酷的,客户是挑剔的,能否打开局面赢得市场,对于创维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新能源乘用汽车的赛道才起跑不久,并未形成垄断和定局,现在大多数车企仍然靠资本的烧钱和盲目扩张,这个行业挤掉泡沫的那一天才知道谁在裸泳。

电动汽车只是过度阶段,终极目标还是氢能源汽车,因此,对于创维汽车还有大把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布局和占位。

最后拼的一定是技术和快速迭代更新,以及品牌影响力的竞争。

不过,仅靠南京金龙新能源客车是无法实现黄总的“千亿之梦”,以及在新能源汽车行业称雄的野心。

因此,2021年把天美汽车更名为享誉全国的「创维」品牌,也意味着创维汽车卸下包袱轻装上阵,进军全国市场的号角已经吹响。

而海南始终是黄宏生念念不忘的家乡情结,从海南发展的黄金期到黄宏生的新能源乘用汽车的再出发,彼此需要,彼此成就,最终汇聚在此,命运就是这么奇妙。

黄宏生两年前就有计划把创维汽车带到科创板上市,也想得到战略投资,而海南的税费优惠力度之大,再加上国家和海南省对于企业科创板上市的重点关照和门槛的降低,还有资金的支持,对于创维汽车有着巨大的诱惑力。

而且,自贸港的曝光率之高,政策之多,支持力度之大,又面对东南亚市场这块“大蛋糕”。

假如创维汽车能够作为海南本土新能源汽车品牌,未来将会得到更多的资源和支持。

当然,依照黄总的投资策略,对于海南的布局还是有所谨慎和保留,毕竟海南这座岛屿对于高端制造存在的客观短板显而易见,现阶段,对于汽车生产的优势并不显著。

据黄总的初步投资意向,前期可能会在海南生产特殊车辆,比如:旅游车、观光车、环卫专用车、机场专用车、卡车、无人驾驶汽车、出租车,还有公交车和物流用车等一系列专用车辆。

这些特殊车辆的生产销售效率更高,直接面对大企业客户,更有利于资金快速周转,还能降低营销推广渠道成本以及库存压力。

在海南,先生存,再谋发展!

毕竟前期并不适合大资金和调派太多资源在海南建设新能源乘用车生产线,毕竟产业人才、交通和物流、还有地域的局限以及产业链的不成熟,都是限制车企发展的现实问题。

前期,创维在海南岛生产特殊车辆能够满足全省对于专用车辆的用车需求,在海南岛相互磨合和适应,根据自贸港发展情况,再加大投资。

黄宏生也有自己的顾虑,除了海南岛现存的客观短板,如果大开大合大资金建设厂房,招募行业人才,供应链搭建完成了。后期,假如类似吉利这种竞争车企突然入驻海南了,被摘了桃子,为别的车企铺路搭桥,做了“嫁衣”就得不偿失了。

因此,初期在海南投资生产专用车辆也是最保险,最稳妥的策略,走一步看一步,投入不多,船小好调头。

而且特殊车辆的生产销售能提高海南市场占有率,特别是政府以及企事业单位的用车需求,还能保证盈利稳定,又能培养品牌忠诚度和美誉度。

此外,专用车辆的生产标准对于技术人员和供应链的要求没有家用轿车生产标准高,生产效率更快,也更符合创维汽车在海南健康持续的经营策略。

创维科技有近10年新能源汽车行业积淀,未来的岁月里将用品质与实力定义“海南制造”的名片,布局广阔、走向全国乃至国际的新能源汽车市场。

创维汽车在海南文昌公安局举办交接仪式

创维汽车,海南因你而骄傲!

从省领导以往的发言内容当中,我们也察觉到省领导们并不满足于只引进一家车企。毕竟,某些车企引进来只是开始,至于能否在海南发展壮大,能否成为知名品牌,还需要市场检验和磨合,引进两家以上才能提高成功率。

其实,除了创维汽车,海南还能容纳其他的新能源车企,特别适合高端豪华汽车品牌来海南设厂,和创维汽车的产品线以及市场定位不产生市场冲突。

比如保时捷百万以下的Macan车型,至今未能国产化,假如未来,保时捷Macan的新能源车型国产化之后能在海南设厂制造,对于海南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不言而喻。

既能面对庞大的内地市场,还能覆盖东南亚市场,不过,高端品牌本土化需要等待的时间许久,几年前海南和保时捷传过绯闻,谈过合作意向,不过至今保时捷三缄其口,可能时机未到吧。

保时捷嘴硬是一时的,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搅局已经改天换地了,燃油车豪华品牌最后一丝尊严已经很难再维持到往后的几十年,“形势比人强,不得不低头”。

耐心等待保时捷总有低头的那一天,国产化不会太遥远。

另外一家也有可能会来海南建厂,那就是吉利汽车,吉利与海南的交集可就太早了,除了在三亚开办大学,还在海南投资了一家康迪电动车组装厂。

但是,受产品单一、竞争力不足,以及新能源补贴缩减等影响,康迪汽车的发展遇到了瓶颈。两年前吉利在康迪的基础上成立了枫叶汽车品牌,至于这个厂房能否成为枫叶汽车的制造车间,有待观察。

我们预判,吉利集团在未来还会对海南扩大投资,不仅仅只建设这座简易厂房。

海口美安生态科技新城,吉利旗下的康迪微型电动汽车(海南)公司(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蒲晓旭 摄

最重要的是未来二三十年,海南很适合发展新科技以及新能源交通工具,这也是为何国家给予海南自贸港做零关税交通工具的政策支持,这也是为何90年代的私家车走私到现在的计划2035年禁止燃油车,发展新能源汽车的理念。

几十年来,海南一直和汽车“纠缠不清”,其实这些早已为今后埋下了伏笔。

很多事物都是有关联和相通的,这也是〝天时与地利〞所致。

写在最后

你们看,这些当年的闯海人,依然流连忘返海南岛,功成名就之后还是要回来反哺海南,在海南有不同程度的商业投资和布局。

不管是李书福还是黄宏生,或者是郭广昌老一批闯海人和海南有着深厚的缘分, 他们依然和海南保持联系,一直对海南岛念念不忘。

这也足以证明,三十年前的十万人才下海南的影响力和作用依然延续至今。

海南是一座被“老天”眷顾的岛屿!

来源|海南自贸港观察(微信公众号)

作者|海岛先生

—文终—

原创作品,侵权必究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否则视为侵权

上汽大通v90柴油版报价及图片

星际皮卡

轻客车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