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显
储备和挂钩,是不同的两个概念,却又息息相关。
一种货币可同时同A货币挂钩,却又把B货币作储备,这是完全可以,互不矛盾。例如港元同美元以1:7.8的汇率挂钩,却又买进了一些其他的货币,如人民币,作为储备,这也是完全可行的。
然而,香港金管局买进的人民币资产,只是储备的小部分,主要仍然是美元,否则,这可能会出现风险。
这就像当年张五常提出的,人民币与一篮子物品的价值挂钩,我认为不可行,皆因你不可能和A物品挂钩而储备却是B物品,万一被狙击时,A、B两种物品无法作出对冲,万一出现了差价,其风险将无法计算。
我把这理论说出来时,一些人表示不能理解。碰巧日前稳定币“UST”和其同系代币“LUNA”的暴跌事件,为这作出了一个说明范例:理论上,“UST”作为与美元挂钩的稳定币,理应持有美元,作为储备,以备对冲。
可是,其Terra创办人Do Kwon却买入了35亿元比特币,当比特币价格急跌时,“UST”和“LUNA”的价格也因而大跌,无法作出对冲。此所以储备和挂钩的货币应该大致相同,否则无法作出有效保护。
我很怀疑,现时加密货币的老板和操盘者,也许都是相关专家,但却非货币专家,因而其制造出来的稳定币,会发生结构性问题,其稳定性是堪虞的。
随便举个例子,有些有规模的稳定币的储备交由会计师作出审核,表面上很安全。可是,其实经营货币需要成本,也要有投资利润,才能够把局面维持,而且这些专业人士的薪水还很高。
大家不妨看看,金管局究竟花了几多钱、请了多少人,但如果不花这些钱、请这些人,根本赚不够充足的利润,去维持一只稳定币的成本……几天前我在本栏已说过,和美元挂钩的港元,就是一只稳定币。
我几乎肯定,现时所有加密货币交易平台的所谓美元挂钩“稳定币”,纵然十分老实,不在其中“偷钱”,但在其营运过程中,要不是存有大量非美元资产的储备,因而构成了结构性的“不完全对冲”,要不,就是因存在太多美元而不懂操作,因而蚀本。
版权声明:本文系作者原创文章,图片资料来源于网络,本文文字内容未经授权严禁非法转载,如需转载或引用必须征得作者同意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