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催收也能月入过万p2p变背锅侠P2p网贷公司员工月薪几万

【今日聚焦】

P2P平台签约银行存管无下文 亟待出台实施细则

银行存管作为P2P平台合规的硬性指标,但行业整体推行进度缓慢已是不争的事实。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6年9月份,已有超过291家P2P平台宣布签约银行存管,然而目前只有95家P2P平台正式接入银行存管,仅占P2P平台总数的4.9%。

银豆网相关负责人表示,签约只能算是意向,离上线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银行存管要求企业用户系统、充值提现系统完全与银行对接,涉及的众多节点调整和信息接入,还有银行法律合规性等众多问题需要处理完成。金投手联合创始人赵中亮则说目前资金存管缓慢是因为银监会没有出台存管监管细则,所以目前即便是已签约银行存管,银行并没有积极对接存管的具体动作。【详情】

【行业热点】

P2P公司实际坏账率10%-20% 催收专员月入过万

近日,北京闪银奇异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闪银”)因为催收公司辱骂短信一事引起了不少关注,催收公司在公众的视野里一直颇受争议。据悉,目前大多数P2P公司的催债业务都采用“部分外包、部分自己收”的模式。

有从事催债业务的人士表示,虽然P2P公司对外都说自己的坏账率不高,但很多公司的实际坏账率都在10%~20%之间,这是很大的业务量。有催收公司表示,每单的业务提成在10~300元不等,并许诺如果对客户“引导”的好,一个月收入过万并不是问题。【详情】

多家平台升级互金集团 易陷自融自担等质疑

伴随网贷监管新规落地,各互金平台开始转型升级,而集团化成为不少平台的选择。在分析人士看来,互金集团化虽然能整合业务,增强品牌竞争力,但集团化运作的问题也不断凸显,特别是同质化问题、合规问题、跟风集团化问题成为摆在不少互金集团面前难迈过的三道坎。

分析人士指出,部分平台正是在集团化运作下,通过不同业务间的关联交易,利用某项业务牌照为其他业务谋取不当的便利,如提供担保等,容易陷入自融自担质疑。【详情】

10G“裸条”借款者:师范院校最多 47岁最长

上周,10G“裸条”照片和视频资料的流出引爆了舆论热点。澎湃新闻整理归纳后发现,压缩文件内容涉及161位女性,年龄段集中于17岁到23岁之间,其身份信息和亲友联系方式遭到曝光。

从学校来看,共计28人学校信息被泄露,涉及25所院校,来自河南与江苏院校最多,分别有3所。师范学校和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成了“重灾区”,其中单安阳师范学院就有3人。此外,放贷者鼓励“裸贷”女性自渎来获取贷款,以及以“肉偿”方式来还清欠款。【详情】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成立惩戒和申诉委员会

12月1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召开惩戒委员会和申诉(反不正当竞争)委员会成立会议暨第一次工作会议。会上,委员们就互联网金融惩戒、申诉、反不正当竞争等工作进行了讨论,表示将大力支持和积极配合协会自律惩戒工作。

惩戒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对行业相关职业道德守则、从业准则及规章制度的研究与建设工作进行审议和批准;对协会直接查处的违规行为实施惩戒。申诉(反不正当竞争)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受理会员对协会所作惩戒决定的申诉;对会员实施倾销、补贴等不正当竞争的行为进行界定、评估和认定。【详情】

【平台动态】

上市公司逾7亿收购鑫合汇34%股权 成第二大股东

今日消息称,浙江P2P平台鑫合汇原股东“中新力合控股”退出,与此同时,上市公司美都能源全资子公司美都金控向鑫合汇增资及股权收购。

公告称,美都金控拟先以人民币1.26亿元对鑫合汇进行增资并取得其6%的股权,增资完成后再以人民币5.88亿元受让中新力合控股、嘉善盛泰、支集控股所持有的鑫合汇共计28%的股权。收购完成后,美都金控将持有鑫合汇34%的股份,成为其第二大股东。【详情】

【热辣点评】

晨大白话:背黑锅 压在P2P行业身上的一座大山

自P2P进入全面监管、有法可依的年代后,P2P的行业口碑依旧不停歇的恶性损伤。但是细细的琢磨这些事件,都不是P2P平台本身造成的。比如“裸条事件”,它再一次令P2P蒙羞。但是从中分析疏漏点在哪里,却又分析不出:这不是平台管理的问题,这不是平台合规的问题,这不是P2P行业所能监管的问题,这是风控涉足不到的禁区……但是最后背锅的却是P2P。其实任何一个行业中的从业企业,都不会希望自己所处的行业有不良口碑,这会影响企业的发展。背黑锅的事情,P2P经常在干,而且今后还会干。背锅已经成为横亘在P2P发展上的一座大山,这座大山非除不可,不是什么锅都可以让P2P来背。作为P2P从业企业,不能决定别人给不给自己甩锅,只有企业从自身出发,合法、合规,才能一点一滴的为这个行业的口碑作出贡献。【详情】

【热门词条】

野蛮收购

证监会主席刘士余近日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上痛斥资本市场“野蛮收购”现象。

华尔街常用“门口的野蛮人”一词来形容恶意收购者。恶意收购或者敌意收购通常是指利用杠杆收购的方法,不经过公司原有董事会同意,快速买入大量公司股份,获得公司控制权,随后推进重组管理层,改变经营策略,甚至拆分公司清算等计划,实现短期高收益。有人认为这种收购符合市场规律,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保障股东利益;也有人认为这种操作伤害了公司的老雇员利益和行业稳定性,在道德与经济效益上存在争议。

自动测量仪公司

上海影像测量仪特价销售

影像测量测试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