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是信息爆炸的时代,网络已经不再只是一个供人娱乐的平台,早已成为生活和工作的一部分。老板和HR们想要了解一个员工,也开始依靠网络的力量,朋友圈就是重要的途径之一。
有些人仅仅因为朋友圈的表现不当,就可能被掌握生杀大权的老板和HR打上“不适合、不靠谱”的标签,甚至还可能被开除。没能早点意识到这一点,相信他们都在后悔不迭。
Photo by Lukas Blazek on Unsplash
都怪平时乱发朋友圈,我在面试后惨被灭了口
前一段,某公司的几位在职员工和一个离职的同事吃了顿散伙饭。吃饭期间一时兴奋聊了些不恰当的内容,离职同事把那些内容发到朋友圈上,老板看到后大怒。不久后,那场饭局上的其他人都陆陆续续收到了公司的劝退通知。
可见朋友圈的杀伤力有多大。
昨天,一位求职者找老王做职业咨询,说起自己上次面试时,明明跟HR聊得很开心,面试后还和HR握了手,HR也亲自送她到电梯口,可后来她却没能收到入职offer,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老王仔细询问了她面试的过程和细节,最后分析,症结应该是在朋友圈上。
为什么这么说呢?
关键点在于她面试的是公关总监的职位,但她的朋友圈里不仅信息庞杂,洋洋洒洒十分壮观,竟然还有些涉及到别人隐私的内容,她也没给对方打上马赛克。这种不严谨的态度,的确让人担心她是否能胜任公关总监这种职位。
对企业来说,一个不能在生活细节上注意自己言行的人,在工作上,也很难保证她不会出现“无心之失”,雇佣她,无意是给企业自身埋下了“隐形炸弹”。
只是因为在朋友圈多看了你一眼,再也没能给你贴个好标签。
那么,朋友圈中的哪些言行会让自己被扣分呢?老王认为有以下几点:
Photo by John Schnobrich on Unsplash
1、边工作,边兼职做微商。
毋庸置疑,每个企业都更希望员工把主要精力放在本职工作上。
2、发泄负面情绪、发布明显的虚假信息,或看起来“low”的内容。
负面情绪会传染,负面信息只会让别人厌烦,虚假信息会让人怀疑你的判断能力,太“low”的内容会让人质疑你的品位。这些都会让别人更想屏蔽和拉黑你。尤其是,HR和老板也可能在心里已经给你贴上了“负能量”标签。
3、没有营养的朋友圈。
没有营养,一是指每天像流水账一样的内容,比如“下班了”、“唉,又下雨了”等等;还有一些是疯狂晒娃,晒自拍,晒加班等,这些要么是在宣泄自身的情感,要么是在刻意取悦老板。
孩子属于个人隐私,偶尔晒晒还好,频繁晒娃或自拍,只会引起他人的反感,毕竟,
没有老板或同事会希望自己的员工或同事是个过于自恋的人
,至于频繁晒加班,就更是妥妥地泄露了一个人狭隘的内心世界。
职场上,谁都不是傻子,大家虽然不会表示出激烈的反对,但会选择屏蔽这些没有营养的内容,悄悄远离这样做的人。
4、发表不成熟的想法,或不该说的职业内容。
如果说,前面3条是大多数的职场人都不会出现的错误和疏漏,那么老王说的第4条,各位职场人就要多留心了。
某知名社交公司曾经出现过一起非常严重的负面事件。某位公关总监仅仅出于个人理解,在没有掌握事实之前,凭自己的情绪在朋友圈对此事发布了一些极具个人色彩的看法,几分钟后,她又把这条朋友圈删除。
但是,网络是无情的。在她删除之前,很多人都将她的那条朋友圈截屏保存了。一时间,她那条朋友圈内容在网络上引发了公众的热烈讨论,甚至,有人开始因此攻击她所在的公司。
很快,公司有领导出面对这起公关事件进行了处理。当天,这位公关总监就因为在朋友圈的不当言行被离职。
5、在朋友圈屏蔽公司HR、直接领导或公司大Boss的人,基本都是内心自卑、不自信,担心公司知道其行为的人。
前一段时间,老王面试一位员工,细节都谈好了,正准备让她入职呢,但是某天下班后,老王无意查看她的朋友圈,发现自己竟然被屏蔽了。于是,老王改变了主意,做出对其不予录用的决定。
原因很简单,这个人把即将入职公司的创始人都屏蔽了,这样的人,即使入职也很难生存。或者说,这样自负或自卑的人,是一定不会创造出好业绩的。
朋友圈,就像国民照妖镜,让伪装成精英的“戏精”们,分分钟现出“原形”。非常有经验的HR甚至可以通过看候选人的一条条朋友圈动态,佐证出谁是“人中龙凤”,谁在“哗众取宠”。
Photo by Venveo on Unsplash
朋友圈被公司“霸占”,我该怎么办?
朋友圈对一些职场人来说,还有另一种烦恼,就是朋友圈被公司“霸占”。有些公司会强制要求全员在固定时间转发公司朋友圈的内容,导致自己被微信上的其他好友吐槽或屏蔽。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结果呢?老王认为,这和朋友圈“公”与“私”分不清有很大关系。
那么,如何在朋友圈把公事和私事分开?
1、尝试对发送的内容进行隐私设置
。
目前,大多社交软件都允许用户对朋友圈里的好友进行分组,比如你可以自己定义“工作”、“家庭”、“朋友”等分组。在发送一条消息前,你可以选择这条消息让哪些人看到以及不让哪些人看到。
不过,这种做法也不是万无一失,你的好友名单一直在变化,你发出去的内容,被屏蔽的老同事看不到,但新同事却能看到,除非你重新给新同事也设置分组。所以,你发任何一条朋友圈之前,最好都拿捏好分寸,以免给自己留下隐患。
2、
把工作微信号和个人微信号分开
,这也是最公私分明的办法。
张女士在一家媒体公司做商务总监,每天要联系的人很多,为了防止工作和生活分不清,互相干扰,她申请了两个微信号。
一个专门用于工作,头像是职业照,昵称是真实姓名,该微信号只用来联系合作对象和公司的人,在朋友圈转载一些公司的新闻和活动。另一个只用来生活,微信里都是家人和熟悉的朋友。
上班时间,她只看工作微信的内容,朋友圈里基本上都是工作。下班后,看个人微信号里的信息和动态。她说,这样分类以后,每天的工作和生活都变得很清晰。
写在最后
职场无小事,谨言慎行是每个人为自己撑起的“保护伞”,口无遮拦无异于自毁前程。
管好你的朋友圈,别让它成为你工作路上的绊脚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