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四该理财如何帮到我基金理财话术

大家好!

大家对理财可能有所了解,但是四该理财到底是一个什么概念呢?四该理财是新环境下如何科学理财的方法和建议,那么它是如何帮到客户以及金融业的从业人员的呢?下面我们一起听一听两位资深专家的交流。

林恩忠林博士,西南财经大学管理学博士,金融业20年从业经验,四该理财创始人。

范昭鑫范总,近40年两岸金融从业经验资深专家。

以下为林博士与范总访谈实录。

林博士:

范总您好!今天非常荣幸能够跟我们台湾和内地两地资深的金融从业者范昭鑫范总一起聊一聊四该理财的这个话题。

范总:

谢谢!林博士是这样,这两年时间,我在业界听到有很多关于四该理财的介绍,我们第一个感觉是相当的欣赏,第二个我们也认为说,四该理财在目前业界会有这么大的回响,我从事这个行业已经近40年,台湾做了17年、在内地已经21年,得到经营者跟管理者的肯定,从我一个资深的业务员来讲的话,我比较好奇的有两点问题,第一个问题我就想知道,这个四该理财怎么样帮助到我们客户,就从客户角度我想请教林博士。

林博士:

谢谢范总的关注!这四该理财它本身是基于用户思维导向,金融产品的购买者应该怎么样选择产品的导向,以及基于综合金融导向,也就是大家财富越来越多、也就是越来越有钱的情况下,你不能说只是买一种产品,怎么样在综合金融产品的选择框架里面去选它适合的。所以我们从两个导向,再结合我们理论到实践的管理,和定性到定量的路径设计出来的。所以它既有理论高度,又能够就像经常有人说的叫接地气,是这么回事。但是对客户来说,其实理财这两个字很多客户都很熟悉,但是从我们对市场的调查来看,很多客户并没有真正在做理财,更不要说科学理财,最多只能说他在做储蓄,或者说他在买一些产品 。

这两年也兴起一些所谓的配置概念,理财里面配置是一个很重要的方向和方式,但是很多客户的配置实际上是错配的,不是真正的科学的配置,甚至考虑到市场的实际情况,我们想在你挣的钱该花的花的基础上,那么你怎么样该存的存下来,怎么样该投资的投起来,怎么样该保障的把保障规划起来,这是一个四该里面定性的角度。但是在人生不同阶段,这个财富的不同层次,甚至个人的不同偏好,就不同的习惯喜好具体应该怎么落实,在比例上怎么调整,这个是确实要考虑到个人的差异。但是最终落地点仍然是客户该干嘛,我们金融从业者该怎么给客户提供建议和产品的推荐。

所以对客户来说,以四该理财为框架,就让他整个人生的收支规划以及储蓄投资和保障的规划都能够把它做好,这是一个。第二考虑到客户的具体情况,还能够差异化地给他提供服务,我个人觉得在相对过往我所了解的,无论这个不是很科学的理财理念,还不是很完整,甚至片面的理财建议。这种现实当中,四该理财能够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所以如果客户有机会的话,我们也很欢迎他能够真正了解四该理财能带给他什么好处。我们说从理论到实践,从定性到定量,从综合金融的产品选择满足他人生家庭发展这么一个需要。

范总:

是的,谢谢林博士。从客户角度来讲,对于我来说我想说我能接受的话,客户角度当然是更没问题。现在还有另外一个问题,客户满意了,管理者也满意了,但是如何让我们的业务团队一线的业务员也能够从四该理财中去了解到如何跟客户来做一个接触,这个也麻烦林博士帮我们介绍出来。谢谢!

林博士:

其实我们说市场是由供需双方组成的,客户和金融服务业对吧?那么简单来讲就是一个购买一个销售,我们很多时候在过往销售人员习惯是以他的产品为销售导向,甚至以任务导向,忽视客户真的应该怎么配置,利用他的信息优势来给客户推荐一些客户不一定适合的产品,低质量发展阶段就是这么回事。从疫情过后、自媒体这么发达,尤其是很多年轻的客户越来越懂得去获取信息的情况下,过去的那一套不能用了、用不通了,所以我们确实得回到底层的角度去思考,客户到底他应该需要配置什么产品,以这个为导向来提供我们的服务。我个人认为对金融从业者来说,客户不管买什么产品首先是因为有钱,然后钱放在不同的产品上面,其实都已经买了金融产品,只不过客户是不是配了他该配的产品,我们得先有个标准,对不对?

很多时候我只想着这个跟我没关系我卖不了,或者这个东西对我来说卖了没有利益,所以我就不管客户该不该,我都把他撂在一边,甚至否定他,这种时代过去了。

如果说金融从业者意识到我们新的环境下,我们应该怎么样服务客户,真正站在客户为中心、客户需求为导向,结合我们专业的综合金融理财知识来服务客户。如果假设成立,也认同四该理财,我们从定性到定量,甚至我们分三个层次,客户怎么从储蓄到跨期长期储蓄,相对资产上一定量的客户怎么从单一产品该存的存到该投的投、甚至到该保的保的双金配置。也就是进攻有基金,防守有保险金,攻防兼备的这种结构。甚至到高净值客户怎么样利用财商税法相关的体系做资产架构设计,来用我们现在开发的全量资产动态配置的三性三期三权的模型,借鉴这个模型来落地它的财富管理都是可行的。

你比如说所有的金融产品它有安全性、收益性、流动性,我们有个不可能三角型,你想安全性高、收益性好、流动性又高的话确实不存在。如果你真的非要说它存在的话,他一定是以牺牲时间为代价,他必须比较长期的复利他才能满足他,对不对?

同样的,那么你在人生不同阶段、不同周期,以及我们资产的不同的久期,在这个情况下怎么样协调?如果特别有钱的你怎么在控制权所有权和受益权之间做平衡?我们经常有个假设,越有钱的人他是越需要的是受益权还是控制权呢? 应该是控制权,很多时候失败是因为失控了,对吧?所以说你看最近地产在扩张过程当中,它的现金流量失控导致它出现了很多窘迫的这种状况。

我们说越是有钱的客户越需要考虑全量资产,动态配置的风险应该怎么配置资产,通过架构设计就能满足他的需求。所以我们四该理财确实兼顾到不同层次,从简单的靠未来收入的人群,那就是保障未来收入;靠现在储蓄的人群,保障未来的保值;靠现在投资收益挣钱的客户,保障未来的风险控制。如果说已经很有财富了,甚至有很大的事业了,保障他的家庭和企业,所以我们说保障是最核心的,保障不一定用保险,保险一定能提供保障,只是保险也有保人的、保钱的、保家庭的甚至保企业的。

他在考虑用不同层次借助不同产品来匹配,这才叫真正的科学的配置,也是我们四该理财落地的最大的引导建议。

范总:

谢谢林博士!我从事这个行业38年了,自认为在这个行业我有一定话语权,针对你刚刚所提这个细节,实际上有很多的资深业务员也问过我,坦白讲我没有更好的答案。但是今天听过林博士这样解说过之后,我发觉其实在当下,应对这个变局同时让自己能够转型升级,我想是今天我得到很好的答案。谢谢林博士!

林博士:

谢谢范总!我们觉得任何一个理念,这个理在前,这个道理或者理论它得找到一个出处,所以我们四该理财在理论支撑上找到了一个收入减消费等于储蓄加投资,这么一个理论基础。但是我们落地到具体个人的时候,他一定得考虑个性化社会性的东西,同样的产品不同的人,他选择的偏好是不一样的,所以你考虑到个人的差异之后,才真正能落地到客户该干嘛,这当中就是基于共性找个性,基于定性落实定量。我们也期待四该理财这套理念和方法,能够给更多的不同层次的客户,提供好的建议和服务。

范总:

好的!我希望我能够不断地向你学习。

林博士:

您客气了!

光学影像测量仪

光学系统测试

3次元测量仪

OGP影像测量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