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多地再度上调最低工资标准,对打工人的影响有多大?-工资一般一年涨多少

打工人每天勤勤恳恳打卡上班,最关心的是什么?

那当然是……

工资

今年以来,全国已有多个省份相继上调了最低工资标准。

至此,全国范围内共有15个省份最低工资标准大于或等于2000元,分别是上海(2690元)、北京(2320元)、广东(2300元)、江苏(2280元)、浙江(2280元)、河北(2200元)、四川(2100元)、重庆(2100元)、安徽(2060元)、福建(2030元)、湖北(2010元)、河南(2000元)。

数据来源:各地人社局

其中,上海月最低工资标准和小时最低工资标准均系全国最高,月最低工资标准从2590元调整到2690元,增加100元,小时最低工资标准从23元调整到24元。

在网上,也有一众网友给这一事件赋予了很大热度,引起了诸多角度的思考。

有人说:说实话,上涨的这些钱,对于众多普通打工人来讲,只是杯水车薪,根本没什么实质性的用处。

有人说:有一部分人去年失业到现在都没找到工作,还谈何最低工资呢?

还有人说:毕业即失业,连最低工资都拿不上。

那么造成目前打工人困境的原因是什么呢?今天我们来好好分析一下。

01 就业形势来得不够猛烈

自23年1月起城镇青年失业率持续攀升,4月份甚至创下了历史新高20.4%,接近2019年疫情前的最低值的2倍。由此可见,疫情虽然结束,但就业形势却并没有随之有太大的缓和。

一些互联网行业、金融业裁员降薪的新闻,频频登上热搜。

而在另一类热搜里,脱下孔乙己的长衫后,很多人迫不得已选择去送外卖、做网约车司机,结果竟然把外卖行业也卷瓷实了。

甚至在这之前还有网约车司机,收到了平台发来的短信,表示司机人数过多单量过少,可以介绍师傅们进工厂打螺丝。

无论这些热搜是夸大还是笑谈,大家普遍得出了一个结论:各种灵活就业行业渠道,越来越饱和了。今年,是真的难。

可这是为什么呢?很多人心中都有疑问,不是,说好的复苏呢?

以前大家都说失业了大不了去跑滴滴送外卖,结果现在连这都干不成了。

02 学历贬值,就业内卷

虽说“学历贬值”已经不再是什么新鲜论调,但前段时间,“中传女硕士在火锅店当保洁”、“211文科硕士参加招聘会吐槽就业难”等话题还是冲上了热搜,引发了网友对高学历人才择业的讨论。

入职难、薪资低等现象的持续,让“求稳”和“躺平”的思潮逐渐向青年人蔓延,部分刚踏入社会的年轻人开始放弃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拒绝进入可能不稳定的“初创企业”,更愿意选择轻松的工作,或投入考公、考研的队伍当中,甚至拒绝找工作……

而且另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是:现在硕士和博士毕业生的数量越来越多了。本科生研究生人数倒挂,已经成为了事实。根据全国多所985高校的报告,毕业生里出现学历倒挂的高校,已经超过了20所。

与之对应的是,高学历人才多了,用人单位也顺势提高了招聘要求。这样一来,求职市场的竞争也开始变得异常激烈。

学历焦虑、就业焦虑,谁来为这些年轻人买单?这是横亘在眼前的现实问题。

03 普通人,如何破局?

当知识不再能改变命运,年轻人应该如何择业就业?作为普通人,我们应该如何破局?

有人说:走出文凭社会,择业标准应该被重新定义。困住年轻人的不是孔乙己的长衫,学历贬值时代应重新定义择业标准。

有人说:选择一个有前景的行业,对人生影响是至关重要的,远比你在普通的赛道中辛苦努力更重要!

是的,无论现况如何,网上有多少“年轻人应该...”的论调。年轻人都应该从焦虑中学会淡定,从迷茫中学会冷静。摆正好求职心态,适当调整求知预期,在暂时找不到工作的时候,不妨多尝试、多历练。

在解决温饱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想清楚自己的长处和技能是什么、适合什么工作,脚踏实地过好当下,再去谈诗和远方。

写在最后

常听人言:时代是一座山,每个人在时代面前都是一粒沙。

探索注定是一个辛苦耕耘的过程,不同的是,有人选择咬牙坚持,有人选择暂时离场,还有人开始探索全新的突围方式。

作为普通人,也许大家都觉得今年很难,很无力,但

不论如何选择,路就在我们每个人的脚下。

期愿大家静下心来,稳步前行,在人生的旷野中,早日

找到自己的热爱,脚踏实地地、不屈不挠地朝着有志之路前进。

上海医疗光学测量

自动测量仪公司

轴类测量机

光学测量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