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你知道“对赌基金”、“狩猎式经营”和“农耕式经营”吗?-对赌基金是什么意思

今天给大家分享几个商业思维。

01

每一件事情背后,都有其商业逻辑

你是不是也有过这样反复的痛苦经历:

昨晚大吃了一顿,今天回想起来特别有罪恶感,于是决定下班后锻炼一下。

晚上7点半,你下班回到家,累的瘫在沙发上,一动也不想动。

你挣扎了一会儿,还是起不来,于是你想:明天,明天一定锻炼。

或者是:

最近从网上看了很多健身教程,于是你兴冲冲地开始制定自己的健身计划。

但运动了两天,你觉得好累,坚持不下去了……

计划的第6天,你又临时出差去了,一周后才回来。

但这时你已经没有动力把健身计划继续下去了……

怎么办呢?

针对这种情况,有人设计了一个

“对赌基金”

和五六个朋友约定好,每人先交1000元钱,放入一个奖金池。然后,大家每周六都要去练球,只要去了,就可以从对赌基金里领取100元的“签到奖金”。

这个规则很简单,理论上,只要每个人坚持每次都去,10次之后,大家都会把自己的钱拿回来。

但是其中有人只要有一次没去,那么一直坚持去的人,在超过10次之后,就可以分这个人的钱了。

我们现在来看一看,这个看似简单的“对赌基金”用了哪些商业逻辑。

第一, 它用了

“沉没成本”

当我们每个人掏出1000元钱后,我们都付出了一笔沉没成本。如果不去,就会想“钱都给了,不去就等于浪费了”,这就对每次“去和不去”的决策造成了正向的激励。

第二, 它用了

“损失规避”

如果有个土豪朋友说:你们都别掏了,我出所有的钱,谁来了就有奖金。这有用吗?这个激励作用一定不如自己掏钱再拿回去的大。因为损失100元的心疼,远远大于得到100元的快乐。

第三, 它用了

“适应性偏见”

持续的满足来自对比幸福感。要是一个人总是缺席,一直没有拿回自己的钱,而另一个人每次都来,现在都开始拿别人的钱了,这种幸福感的激励,会在损失收回后,持续激发运动激情。

第四, 它用了

“激励相容”

如果把金钱的激励当作私利,把身体的健康当作公利的话,在这套激励制度中,个人越想赚钱,身体就会越好。对利益的追求和对身体健康的追求,完全激励相容。

这不仅是个例子,也是一件真事。

小编之前就下载使用过一个叫做“健身打卡”的APP,在APP里提交了88元的保证金,进行了21天平板支撑的锻炼。

这个APP的运作模式,是不是和上述设计的对赌基金有点像?

02

让客户帮你管理用户

昨晚,小编突然想吃零食,于是点了外卖,买了一些薯片、果丹皮等。

APP承诺在20:45前送到,迟到10分钟则补偿用户3元无门槛抵用券。

结果,昨晚真的超时了,于是,小编的账户里多了3元的券。

类似的事情还会发生在餐厅里:当你点完菜,餐厅会给你插个牌子,提醒你,超过XX分钟未上菜则免单之类的。

有人可能会觉得,APP这么做是为了让顾客感受到更真诚的态度和更优质的服务。

是的,但不仅仅是这样,这件事背后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商业逻辑,叫作

“雇用客户”。

什么是雇用客户?

我们以餐厅举例。

一家餐厅的总收入≈每桌所点菜品的价格×餐厅的满座率×每桌的翻台率。

翻台率指的是一张桌子一天能接待多少拨客人,与零售业、投资界的周转率类似。

一天的翻台率是两次还是三次,会有非常大的差别,这可能直接决定了店铺是亏损还是赢利。

提高翻台率有两个办法:

第一个办法是让顾客吃得尽量快一点。

比如在肯德基里面放快节奏的音乐、用硬凳子等,都是这个目的。

但是,餐厅只能暗示,顾客吃得快或慢,不是餐厅能完全决定的。

第二个办法是提高上菜速度,通过减少顾客的等菜时间来提高翻台率。

由于上菜速度是餐厅可控的,所以这是非常重要的影响翻台率的因素。

那么,上菜速度怎么才能提高呢?

很多餐厅的基本做法是下达管理指标:必须在10分钟之内上齐菜。

可是上菜这件事,很难找到好的监督办法。假如一个连锁餐厅在全国有上百家分店,总不能派监督小组一家店一家店地去检査吧?即使抽查,抽查率很会很低。

所以,通过“下达任务+抽样检查”的管理手段来提高上菜速度,是非常低效的。

因此,就有了这个简单的方法:雇用客户。

先给顾客预设个奖励,比如一盘水果,然后在他面前放一个计时的沙漏。

有奖励,有工具,这两样东西放在一块儿,顾客就被雇用上岗,来帮助餐厅监督上菜时间了。

这盘水果并不贵重,成本也许只有5元或10元。餐厅用这样低廉的成本,就可以雇用每一个顾客来监督餐厅的上菜速度。

这种方式的好处是:

每一家餐厅、每一个时间点、每一桌菜品,检査率都是100%。这样,餐厅经营的行为指标,即上菜速度,就能得到非常好的贯彻。

上菜速度得到提高,翻台率就会提高;翻台率得到提高,餐厅的经营效率就会提高;经营效率得到提高,餐厅的收人也会因此大大提高。

其实,这家餐厅雇用客户的小逻辑,我们在生活中就经常接触到。

比如我们通过APP叫车,下了车,付了款之后,APP会请求对司机做点评。因为有点评,司机的态度就会特别好。

而这个APP就是雇用客户来提升司机的服务水平,而代价可能只是给予下次打车的红包。

03

你是在狩猎,还是在农耕?

假设你是一家企业的CEO。这家企业过去的生意突飞猛进地发展,一直是业内翘楚。

但是近一段时间,行业环境突发巨变,直接从盛夏进入了寒冬,竞争者面临一场残酷的淘汰赛,“活下去”变成企业最重要的诉求。

大家都很紧张,以前一路攻城略地的打法可能不再有效了。怎么办?

管理决策层进行了很多分析,开了很多会,最后决定:

从狩猎式经营转向农耕式经营

那么,什么叫狩猎式经营?什么叫农耕式经营?

先说狩猎式经营,用一个字来总结,就是——

猎人获取食物的方式是上山打猎。没吃的了,就去打只兔子吧!如果一不小心,打到一头野猪,可以吃好几天;吃不下的就晒成肉干,留到冬天。

在资源极度丰富的情况下,狩猎给了猎人很大的自由度,但代价是不确定性。

对应到商业世界,这就是狙击手式营销,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四处投标。遇到难的和容易的,先挑容易的;遇到大的和小的,先挑大的。

反正潜在客户多,枪法好,生意自然也越做越好。

狩猎式经营是在市场足够大、竟争对手不够多时,企业抢夺市场份额的常用策略。

再说农耕式经营,用一个字来总结,就是一一

农民获取食物的方式是下地耕种。

春天种秋天的,秋天囤冬天的。耕种不像狩猎,无法“立等可取”,而是积蓄千般辛苦,获得一朝收获。

对应到商业世界,客户就是企业的“地”,企业被绑在这块地上,牺牲了自由度,但是却换来了确定性。

要想让客户重复购买,就要依靠优秀的产品和发自内心的卓越服务,不断提升客户体验,获得客户终生价值。

农耕式经营,是市场格局稳定、竞争对手林立时,企业获得稳定增长的常用策略。

市场从爆发阶段走向成熟阶段,企业也从重视自由度走向重视确定性,从狩猎式经营走向农耕式经营。

要怎么做呢?

这里就要涉及三个名词:

单客经济、销售激励和合伙人制度

1.单客经济。

把客户关系和重复购买放在第一位,针对单个客户进行业务。

例如对销售的考核,从只考核总业绩变为考核指定城市、指定客户的业绩。

销售要在这些指定的城市、指定的客户身上用心耕耘,以追求同客户重复产出的确定性,而不是“今天运气好,又打了几只兔子”。

简单来说,就是希望你能多次消费(购买)他的产品。

2.销售激励。

过去,公司用提成制,侥幸猎杀一只霸王龙,整条腿都切给销售,于是大家都去找恐龙了,兔子没人理。

现在,则改为奖金制:设定一个销售指标和一个奖金包,完成多少比例的销售指标,就拿多少比例的奖金包。根据情况,每块土地上的销售指标、奖金包都不一样。

这样,即使土地再贫瘠,只要指标低,也有人愿意耕种。多年耕耘,再贫瘠的土地也会肥沃。

3.合伙人制度。

通俗来说,合伙人制度就是一种“

联产承包责任制

”:这块地是你负责的,那么我只拿1000斤;超额部分,你六我四。

有了当家做主的权利后,员工就会想尽一切办法提高亩产,服务好客户。

最后,借用刘润老师说过的话:“商业世界,其实是无数商业规律与逻辑的复杂组合。当你身处其中时,学到的规律越多,眼中的世界就越清晰,也越会‘看情况’,做到以不变应万变。”

转载:HRBP资料

上海影像测量仪特价销售

上海光学影像测量机

上海医疗光学测量

光学测量仪器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