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财经新势力#
2023年6月8日,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邮储银行6大国有银行
共同
下调
存款利率。
这次银行降息的主要
目的
是什么呢?
那就要知道银行主要靠什么方式来
赚钱
。
首先,银行会吸收大众的存款,
并为此支付一定的
存款利息
。
然后,
银行再把吸收的存款,以更高的
贷款利息
借给客户。
贷款和存款的
利息差价
,
就是银行主要利润来源。
但有时候
市场供需
可能会发生一些变化,
如果
存贷利差
较少,
那银行为了持续经营,就只能提高
贷款利息
,但这又会抬高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
面对这种
困境
,
银行该怎么办呢?
这时候银行就可能会选择调整存款利率,应对息差压力,从而也能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
这倒不是,我们不妨从头说起。
在上世纪90年代,各家商业银行的
存款利率
都是
一致
的。
就像去不同饭店吃饭,虽然饭店有大有小,可是价格竟然是一样的。
因为当时我国存款利率改革尚未放开,存款利率由央行发布的
基准利率
决定。
各家商业银行无权调整,
存款利率不准上浮,也不准下调。
到了2004年10月,
除城乡信用社
以外,
我国放开了各商业银行存款利率的
下限
。
具体要不要下调,由各银行自己
决定
。
2012年监管开始允许金融机构
上浮存款利率
,但上浮幅度最高不超过
存款基准利率
的
1.1倍
。
这时候,各银行的存款利率上浮比例可以
不一样
。
一般来说,大银行由于客户资源充沛,服务配套好,所以允许上浮的比例少,而中小银行允许上浮的多。但都不能大于最高限额。
等到2014年11月22日,
上浮最高幅度进一步调整为
1.2倍
。
2015年3月1日调整至
1.3倍
。
2015年5月11日调整至
1.5倍
。
到了2015年10月24日则全面放开了
存款利率上限
。
这是利率市场化改革迈进了重要一步。
此时,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在
形式上
就可以宣告基本完成了。
这是因为
虽然存款利率上浮比例放开,各银行对于自身的存款利率有了
自主决定权
,
中小银行能通过提高自身的存款利率来吸引客户,增强与大银行的
竞争力
,
但是,有个问题,
其实很多银行还
不具备
存款利率的
定价能力
,要是个别银行一味提高存款利率,只会导致
恶性竞争
。
美国在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就曾遇到类似问题,银行恶性竞争导致
利差
大幅下降,最终纷纷
倒闭
。
所以,借鉴国外的
经验教训
,防范在推进利率市场化过程中引发
金融风险
,
我国成立了
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组织
,全行业继续实施存款利率
行业自律
。
不同地区不同类型银行约定存款利率上浮的
自律上限
,对存款利率继续构成了一个无形的
控制线
。
在这个控制线下,大部分银行按照
基准利率
上浮
1.4倍
,部分银行经申请后可上浮最高至
1.5倍
。
定价自律机制
有点类似“
利率同盟
”的市场自律组织,对各银行自主确定价格进行
自律管理
。
定价自律机制
的存在,为推进利率
市场化
的顺利实施起到了
保驾护航
的作用。
2021年
存款利率定价方式
又进行了优化调整。
而本轮银行纷纷
下调
存款利率,
有利于降低行业借贷成本,
希望能促进
消费
、
投资
,
从而提升
经济活跃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