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你知道世界的经济发展历程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宗旨

(1918 -192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本质:取消私有制和商品货币关系)

背景:1.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干涉十月革命,新生政权受到威胁2.参加一战,生活水平下降

目的:巩固维护新生苏维埃政权,探索如何向社会主义过渡

内容:农业:余粮收集制 工业:大中小企业国有化 流通:取消一切商品交易 分配:配给制

影响:集中全国有限力量保障了战争,巩固了新生苏维埃政权|| 激化了与工人 农民之间矛盾,国内起义不断

(1921-1929)

新经济政策(恢复私有制,是生产

关系

生产力相适应 恢复商品货币关系)

背景: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影响下,社会矛盾尖锐,起义不断 2.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目的没有达到

内容:农业:固定粮食税 工业:不是本国经济命脉的产业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 流通:允许商品流通 分配:按劳

影响:1.使经济在1925年恢复到战前水平,巩固了政权 2.探索了一条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

(1924-1936)斯大林模式

一为什么优先发展重工业?1.1925年经济恢复发展,为重工业发展奠定条件2.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俄国实施封锁

近代以来,俄国重工业水平较低

二内容: 1928年,有计划的建设 制订一五 二五计划(使37年苏联重工业 钢铁产业欧洲第一 世界第二) 农业集体化( 土地由个人变为集体)

三为什么实行农业集体化 1.为工业化积累资金2.马克思认为社会主义就是共有化

四 斯大林模式的特点 :排斥市场 经济结构:牺牲农业 发展工业 工业结构:优先发展重工业 管理方式:计划经济 所有制:国有公有

五 评价:短时期内苏联经济达到欧洲第一世界第二,为反法西斯战争奠定了基础||单一公有制,牺牲农业发展工业,挫伤劳动者积极性,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改善,为苏联解体埋下隐患

经济

1919-1929稳定发展 原因:一战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政治局面稳定,资本主义各国致力于战后经济恢复发展

1929-1933 经济危机 特点:时间长;范围广(波及整个资本主义国家(苏联除外));破坏极大

1933-1939 大萧条 原因:1.经济困难变为政治困难2.法西斯国家兴风作浪,物价下跌3.国与国之间关税壁垒,计划了 资本主义国家以及殖民地半殖民地之间的矛盾

1945-1973(50-60年代)黄金时期

原因1.凯恩斯主义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稳定发展2.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3.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美元控制了 世界4.马歇尔计划5.国际市场的开扩

1973-1980(70-80年代)滞胀 原因:1.73年中东战争,西亚感觉抬高石油价格2.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美国地位下降3.中美关系改善4.美国西欧 日本三足鼎力

1980-1990(80年代)新自由主义

减少国家对经济干预(削减福利);政府 个人集体出资,降低政府负担

重商主义 (前)工业革命(后) 自由主义

1953-1964 赫鲁晓夫 (找到了错误,没有根本变革)在农业领域

1953 斯大林去世 (条件)

内容:1.平反冤假错案,强调集体领导,改革干部制度(打破了干部终生制)2.扩大耕地面积3.扩大集体农庄权力3.废除义务交售制为收购制(一定程度激发活力)(保留集体农业 农业集体化)4.部门管理制度变为地方管理体制(给企业 自主权 权力下放 调动劳动者积极性)

评价:冲击了斯大林模式,打开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闸门,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由于缺乏正确理论指导,总体上的 规划和科学的试验,改革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未能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模式的框架

1964-1982 勃列日涅夫在工业领域

内容 扩大企业自主权,利用奖金等经济杠杆促进企业改善管理,提高效益

评价:只是对传统体制的修修补补,效果有限||热衷于个人迷信,专断作风日益严重;各项工作缺乏活力。社会矛盾尖锐,发展缓慢

1985-1991 戈尔巴乔夫(在政治领域)

承认市场调节的作用,抛弃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混乱 放弃了社会主义1991年苏联解体

世界经济整体发展趋势

总趋势:

经济全球化 经济各要素在全球范围内流通

表现:世界贸易组织(WTO)开始:新航路开辟90年代后加速 发展(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原有的社会主义国家纷纷建立市场体制 技术的推动)

区域集团化 经济各要素在地区范围内流通 全球化过程中某些地区发展不平衡 (以地点为基础)

表现:欧盟亚太经合组织东南亚国家联盟

有序化

1945年

有无序变为有序 标

志: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表现:贸易 汇率 投资

贸易:{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目的:

推动贸易自由化 缩写 JITT

产生原因:1.第二次世界大战与经济危机后,各国通过贸易封锁与提高关税保护本国贸易,国际贸易总量增速放缓,落后于生产的增长速度(贸易不自由,阻碍世界经济发展)

战后美国经济地位提高

宗旨: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保证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的持续增长。

削减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

,取消国际贸易中的敌视待遇,促进国际贸易发展。

1995年 在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的基础上,成立了世界贸易组织(WTO)

目的:推动贸易自由化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与世界贸易组织的区别

由协议到法律制裁

由临时到常设机构

WTO对成员约束力加强(法律制裁)

WTO对保障世界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贸易范围扩大 贸易量增加

变化 1. 贸易形式 (国际投资 技术贸易) 2.交易手段(电子商务)

汇率 投资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宗旨 保持汇率稳定

(IMF)

短期贷款

世界银行 宗旨 鼓励对外投资 长期贷款 对象在欧洲 ——发展中国家

融资规模增大 业务界限打破 计算机通讯技术(自动取款机、信用卡 互联网金融)

中国 2001加入WTO

测量光学仪器

影像测量测试仪

光学影像测量仪

影象测量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