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则有不信则无,全当故事丰富生活。
在这个时代,买房和租房到底有什么区别?
我想给你讲个故事,2022年一对双胞胎兄弟的人生来到30岁,他们要做一个重大决定,是否买房。兄弟俩手里都拿着90万,这是他们过去数年的积蓄。哥哥认为人生必然需要有一套自己的房子,于是买了一套300万的。弟弟不想背负过于沉重的压力,认为人生要活在当下,于是用月租4500元的价格租了一套和哥哥一样的房子。兄弟俩的人生从此走向了两条道路,哥哥的房子总价300万,首付90万,公积金贷款80万,贷款年限30年,等额本金利息3.25%,商业贷款130万,贷款年限30年,等额本金利息4.9%。哥哥算了一笔账,这个房子本金300万,利息135万,总共435万,就锁定了一辈子的风险。而且随着时间变化,房贷利息会越来越少,压力越来越小。我这个弟弟啊,从小到大都是今朝有酒今朝醉,租房子能租一辈子吗?但是弟弟笑笑,不说话,他知道这事和哥哥没法谈。
转眼十年过去,这些年来,哥哥收入不错,但是几乎没有存下什么钱,单单房贷他就还了145万。没错,按照还贷计划,前十年还的本金加利息相当于总数的42%。哥哥已经很努力了,但是距离终点似乎仍然遥遥无期。未来十年,哥哥要还115万,比上一个十年少30万。但是哥哥感觉肩上的担子更重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工作已经朝不保夕,想想未来每天的支出,哥哥感到人生一片黑暗。弟弟呢?这十年他过得很愉快。弟弟的收入和哥哥相当,但是没有房贷的压力,只要付房租就好了。十年间,弟弟住的房子和哥哥一样好,但房租只要54万。相比哥哥,他多存的90万,加上原有的90万,弟弟已经手握180万。正是在这种手里有粮,心中不慌的状态下,弟弟轻装上阵,学习了很多技能,成为了一个斜杠青年。当然,努力归努力,命运不会对你格外开恩。弟弟和哥哥一样遇到了职业危机。十岁这年,兄弟俩双双失业,故事来到这里,可以由一个开放性结局,故事线可以有无数个版本,我想怎么编就怎么编,但是在这个关口让你选择,你愿意拿谁的剧本呢?如果你们对上面的数字不敏感,我想给你一个更震撼的对比,哥哥前十年在房子上总共支出235万,够弟弟租房43.5年,这时弟弟已经73岁,哥哥前30年在房子上总共支出435万,够弟弟租房80.5年,这时弟弟已经110岁。
我知道一定有很多观众还没看到这里就留下了类似这样的留言,难道你认为房东会十年不涨房租吗?用房租和房贷来对比是鼠目寸光,房价会不断暴涨,不用看下去了,这个啊,对通胀一无所知没错,我设定房东不涨房租,但弟弟手里的100多万资金我也没算利息啊。我设定房价没涨,但我也设定房价没跌啊。我设定了一个静态的世界,只会计算方便,你们爱看通胀立刻奉上。所以你们认为未来每年通胀多少比较合理?5%还是10%?不用争,我都给你们计算一下。既然买房的人认为自己锁定了未来70年的风险,那么我们就计算未来70年的通胀吧。假定通胀率为百分之五,一百元,在70年后会通胀到什么程度?答案是2897元。如果你第一年的支出是100元,逐年递增5%,那么你在未来70年的总支出是58852元,其中最后十年总支出为23494元,占比40%,最后20年总支出为37918元,占比64%。如果通胀率为10%呢?第一年支出为100元,逐年递增10%,那么你在未来70年的总支出是788747元。其中最后十年的总支出为485265元,占比62%,最后20年总支出为672356元,占比85%。你能从这些数字得出什么结论呢?我的想法是,不用在年轻时过多考虑通胀,他在最后阶段才发挥威力,那么遥远的未来你把握不住。如果你很幸运的没活到那个时候,通胀就伤害不了你。再对比一下双胞胎的哥哥确实买房锁定了未来几十年的风险,但是这些风险集中在最近30年,甚至是最近十年爆发。如果你认真的把人生当成一个企业来运营,你会发现这是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没有任何公司老板希望把未来70年的风险集中到最近十年来,没有任何一家公司的创始人会说,我们公司要么就做百年老店,要么就在十年内倒闭,平稳运营50年,这种情况不在我的计划中。这不是运营,而是豪赌。
真正的活法往往是摸着石头过河,第一脚踩下去,发现深不见底,我就不过了。难道我不能往上下游走走,看有没有桥吗?大多数中国人活着只在做一件事,为老年生活做准备。在这些人看来,先苦后甜是最好的品质,只要我在年轻时把苦都吃完了,老了以后都是甜。这里隐藏了一个假设,年轻时代我们能顺利迈过所有的坎。时代变了,你已经把人生考虑到70年后去了,却从不担心自己能不能熬过未来十年。长点心吧,还房贷这个模型最大的问题是,你要在前面十几年穿越一个正在关闭的大门,没在大门关闭前穿过去,你就过不去了。再说,买了房真的就只有月供吗?房产税等着你呢,你要告诉我,房产税将会摊到租客头上,不好意思让我交税我就走,难道房东是傻子吗?房东时时刻刻都想分租,只要有条件他就想,从来不需要等房产税。换句话说,哪怕该征房产税,这钱必须房东自己出,和租客毫无关系,因为决定房租的从来都不是房东的成本,而是租客的支付能力。从你上了车开始,你就是一条砧板上的鱼,可以做成三道菜。第一种吃法,首期掏空你买房以前的全部存款。第二种吃法,贷款的本金和利息吃你未来30年,第三种吃法,房产税吃你一辈子。而租客就是一条水里的鱼,哪天水质恶化了,大不了游回老家。
不知道你们看了一大串数字是什么感觉,看晕了还是觉得很爽?不妨评论区告诉我,让我更了解你们的口味。我相信一个人肯定不需要成为精算师才能过好这一生,有些东西用数字永远算不清,数字都是人为干预的。关于买房,比数学更重要的是社会学,或者说,以前买房的人是为了投资,那么现在买房的人大多是为了消除未来的不确定性。
看到这里已经结束啦,评论区留下您宝贵的观点吧。